【大紀元3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八日電)臺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對於台中市惠來遺址的出土人骨及文物研究有新發現,透過DNA實驗結果顯示,惠來人的母系血緣可能來自亞洲北部,而從鹿寮遺址玻璃的成份分析,更發現其製作技術與當時台灣和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的貿易往來有密切關連。
科博館人類組主任何傳坤今天表示,從出土人骨或牙齒抽取DNA與現代人進行比對,可以一窺過去族群的遷移狀況,對歷史問題也能有不同的啟示。
科博館從2006年開始與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及花蓮慈濟大學共同合作,以惠來遺址出土人骨嘗試進行古代DNA實驗,選取了三顆來自不同個體的牙齒,最後成功抽出一個樣本的粒腺體DNA,何傳坤說,因為粒腺體DNA是母系遺傳,可藉以了解個體的母系血緣。
何傳坤指出,初步實驗結果顯示,惠來人的母系血緣可能來自亞洲北部,雖然古代DNA實驗尚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克服,這項結果仍待驗證,但已是台灣考古學研究的新里程碑。
何傳坤也從台中市惠來遺址、台中縣鹿寮遺址及南勢坑遺址所出土的許多玻璃珠成份進行分析,發現這些玻璃珠的來源相當複雜,其中的鈉鈣玻璃可能來自印度,另外的高鉛矽酸鹽玻璃和鉀鉛矽酸鹽玻璃,則是中國古代製造玻璃的主要特徵。從玻璃珠的來源研判,台灣當時已有密切的海外貿易。
科博館今天也展示一件根據惠來遺址發掘出土文物所想像復原的「陶獸足」,何傳坤說,「陶獸足」是一種型式特殊的遺物,只在營埔文化的少數遺址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