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田瑞華/台北報導〕為確保消費者購票「知」的權益,美國、新西蘭及歐洲幾個國家,官方已陸續規定航空公司售票要採取內含方式,亦即一次告知消費者全部費用,新加坡航空也從今年起全球採用此方式。
但是國內並未明文要求明列附加費用,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呼籲,國內應加速強制實行單一價格標示,可節省買賣雙方的時間、人力成本等,也避免價格不含稅的標示誤導消費者。
民航局表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 )規定外加或內含都可以,台灣也只要求航空公司把所有稅金清楚載明,在開票前告知消費者即可,有無必要進一步要求須做評估。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秘書長許高慶表示,由於稅金因匯率關係呈現浮動情況難以計算,加上代收稅金沒有佣金,使得旅行社興趣缺缺;旅行業者則表示,公布未含稅的票價「比較漂亮」,機票比較好賣,這才是業者只公布不含稅機票價格最主要的原因。
程仁宏指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消費者訂機票時,若都要詢問是否含稅?有沒有其它附加費用?顯然浪費時間和社會資源;對業者而言,也耗費人力成本回答問題。單一票價標示,可讓雙方更節省時間、更有效率地判斷資訊,且不用擔心帳單上會無端冒出一筆未預期的費用,避免消費糾紛。
程仁宏並指出,最好能強制實行單一價格標示,以免讓業者以看似誘人的低價格、使消費者上當。此外,過去也常發生促銷票價多會排除特定熱門日期、時段,或有不能退票的限制,若資訊不夠公開,常導致糾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