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慧雯/台北報導〕國小學童流行的玩具推陳出新,從加了水會自動增生的「水晶寶寶」到「恐龍蛋」、「海豚蛋」,近來國小校園又流行「開心炮」玩具。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假如兒童把「開心炮」靠近耳朵旁玩耍,產生上百分貝的聲響恐怕會導致耳膜受損,已在市面上展開購樣檢測。
「開心炮」外觀像是一小包的鋁箔袋,用手指用力捏揉,不到幾秒鐘的時間,鋁箔袋就會慢慢膨脹,接著瞬間爆炸,聲響超過一百分貝。
水晶寶寶後又一爭議產品
幾個月前,小學生流行養水晶寶寶,這種由丙烯酸高分子聚合物製作的玩具,只要加點水,隔幾天就會因為膨脹「生小孩」,在國小校園掀起流行。最近出現變化版本,廠商把類似的物質做成恐龍或是海豚造型,裝在「蛋殼」裡面,小朋友只要把蛋浸在水裡面,蛋裡面的小動物就會慢慢膨脹,蛋殼會逐漸裂開,「生出小恐龍」。
開心炮爆裂產生黏粉物
除了「孵蛋」,國小校園附近商家更流行販賣「開心炮」玩具,會發出巨大聲響。網路上也有家長抱怨,這種玩具被小朋友拿來當成整人玩具,家裡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書包裡面被同學丟了這種 「開心炮」,被驚嚇到不說,書包裡還因此沾滿了爆裂散落出來、黏黏的粉狀物。
台灣標檢局表示,「開心炮」玩具的主要成分為碳酸氫鈉及檸檬酸,屬於標檢局公告的應施玩具檢驗品目,凡進口或國內產製的玩具都必須經查驗合格並貼附中文標示(包括商品檢驗標識),才能在市面上陳列銷售;如果商品未具中文標示及商品檢驗標識,就等於是逃檢,將依商品檢驗法相關規定查處。
為了確保兒童玩耍安全,將針對「開心炮」玩具全面展開市場清查並檢測「重金屬含量」、「中文標示」與「噪音」等項目,並呼籲廠商在中文標示部分必須標示警語等,以提醒消費者注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