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四川阿壩州6日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今天與中國大陸紅十字會副會長江亦曼、大陸殘疾人聯合會代表在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共同舉行殘疾人康復中心奠基動土儀式,這座由台灣民眾愛心捐款興建的康復中心預計1年完工,估計將有7萬多人受惠。
陳長文今天前往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探訪殘疾人士,並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援建汶川地震災後工程之一的殘疾人康復中心與江亦曼等人在預定興建的地點舉行奠基動土儀式;當地民眾扶老攜幼到場親眼目睹康復中心奠基,並對台灣愛心捐款興建康復中心表示極為感謝。
現年42歲的藏族婦女三朗頭表示,很高興台灣對阿壩州的關心,這裡居民都知道台灣要在當地蓋一所康復中心,協助殘疾人康復,也都非常感激台灣同胞的愛心。
陳長文表示,康復中心的興建,除了硬體工程之外,未來完工後,如何有計畫的提供致殘災民和鄰近殘疾人口的康復服務工作,如何培養足夠的復健醫師與治療人員、增強殘疾人士的支持網絡,以及對殘疾人士生活從事整體關照等,均有賴海峽兩岸紅十字會和大陸殘疾人聯合會進一步的規劃與合作,畢竟康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持續的投入與專業人才的培養及訓練。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援建的這所康復中心所在地–阿壩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也是大陸羌族的主要聚居地,地處偏遠,加上山區道路難行,外界並不容易進入。
由於中國大陸目前已進入冬季,阿壩州首府馬爾康縣當地氣溫低達攝氏零下11度,河流開始結冰,山壁間的流水也凍成冰柱,陳長文此行幾經波折才抵達目的地。
根據統計,汶川大地震使得阿壩州新增2160名殘疾人口。此外,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資料,阿壩州原有殘疾人士就多達10萬5000人左右,幾乎佔全州總人口的12.23%;但在地震前,當地卻沒有一所綜合性的殘疾人康復中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表示,為提供因地震致殘的災民必要的服務,並因應當地殘疾人口的需求,因而決定將殘疾人康復中心建在州府所在地的馬爾康縣。據統計,當地殘疾人士將近1萬人,加上相鄰的小金、金川、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黑水等7縣共有殘疾人6萬1762人,康復中心建成後初估可服務的總人口數超過7萬1382人。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指出,此次投入人民幣700萬元(約合新台幣3416萬元)參與此間殘疾人康復中心的硬體興建工作。在硬體工程部分,紅十字會將與財團法人台灣營建院合作,協助大陸紅十字會與殘疾人聯合會,興建硬體康復訓練中心,包含病床、康復諮詢科、肢體康復科、聾耳康復室、低視力康復室、腦性麻痺與智力障礙兒童康復室、社區康復部、精神康復室、門診室、義肢裝配站、輔助器具供應站、基礎設備購置等等。
至於在軟體服務上,包括康復中心的運作、專業治療師和醫師的培訓、各項康復服務的提供等,紅十字會將結合台灣或是大陸當地團體,共同投入康復中心的培訓與服務工作。
康復中心投入運作後,預料將可有效緩解馬爾康縣及附近8個縣、約7萬餘名殘疾人康復的問題;康復中心也預計定期向社會宣導基本康復知識及一些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常識。
陳長文表示,汶川地震讓兩岸人民充分展現人道的關懷與善意,殘疾人康復中心是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這次汶川大地震災後硬體重建的其中一個項目,紅十字會未來將和台灣非營利組織或大陸民間團體合作,以康復中心為基點,推展相關服務或訓練方案,協助這群弱勢災民和鄰近社區的殘疾人口早日回歸正常生活,以硬體結合軟體的方式,為災民提供實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