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31日電)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今天公布上半年大學系所評鑑結果,清華大學有6個班制被列「待觀察」。清大表示,這與國內外學術界長久以來對清華的評估大不相同,無法理解。
清大發布聲明稿表示,清大是台灣頂尖大學,在世界各國所公布的各項大學學術排名年年躍進,在教育部5年500億計畫的考評也與台大並列為表現最優異的學校。這次公布的評鑑結果與國內外學術界長久以來對清華的評估大不相同,深感遺憾。對於這次評鑑結果清大無法理解。
清大表示,今年教育部5年500億的考評特別指出清大「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策略與成果均值得鼓勵」。而今,如此的創新及彈性卻不為部分評鑑委員所理解,甚至將優點誤評為缺點,令人遺憾。
清大指出,進行系所評鑑應跳脫舊思維,以同一標準套在所有學校上,明顯違反高教評鑑中心自訂的評鑑理念。評鑑制度應跟上世界潮流,尊重各校系的辦學理念,給予各校彈性發展學術更上層樓空間。
清大表示,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是台灣培育核能科技人才的唯一搖籃,評鑑委員不認同這個所的教師均為與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原名核子工程系)合聘且共享空間。但這兩個系所原本即屬同一系,多年來在教學研究上合作無間。清大核子工程領域的師資及學術表現,即使在美國也可名列前10名,這次卻被評為「待觀察」,清大無法接受。
清大說,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被列為「待觀察」主因是空間不足。但清大新教學大樓已動工,空間問題已解決。
至於人文社會學院的中文系在國內學術界及國際漢學界享有極高聲譽,系上教師承接國科會計畫居全國首位。但卻因課程設計與傳統中文系有所不同,引起評鑑委員諸多批評,有違尊重各校系自行發展特色的辦學理念。
外語系「文學組」師資因資深教師的退休而暫時不盡理想,清大表示,正積極延聘優秀師資中;而人文社會系以先進的「學程化」理念經營,學生因受多元化教育的啟發而表現優異。清大現正進行架構調整,已達成「大一、二不分系」與「延後分流」等與國際接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