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一個具有特異功能的人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9日訊】自從近代西學東漸以來,國人對中醫的非議時常風生水起,現在亦是如此。本人聊以拙文,為祖國的中醫學挺一挺。也許是引眾人一笑,不當之處,歡迎斧正。

我非醫家,但對醫學上的某些問題頗感興趣。

例如,在中國古代醫學中,解剖學比之西方是有很大差距的。然而,中國古代的許多醫學高手在對人體的肌肉、骨骼、五臟六腑、血脈等方面的熟悉程度,較之西方的醫學家好像毫不遜色,特別是在經絡、穴位方面的造詣,那更是西方醫學家望塵莫及的。哪怕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西方醫學家對於人體上那些能夠通過刺或灸治病的穴位,也只有望洋興歎的份。

因此,我常常想,中國古代的那些醫學先賢們是怎麼發現並瞭解那些神秘的穴位的呢?

不久前,我在看《藥聖李時珍》的時候才恍然大悟:醫學先賢們一是得到先師的口傳心授,二是自己長期實踐,三是有些人練出了能夠內視的特異功能。

李時珍就是一位練出內視特異功能的人!

李時珍從青年時代起,就堅持練習吐納、導引之術,後來在武昌蛇山觀音閣與一位高僧切磋內功之法。他還按照唐代孫思邈介紹的方法長期堅持練習,終於練成了反觀內視的特異功能。有這種特異功能的人能夠把自己的五臟六腑、經脈穴位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血液的流向、載有生命活體的元氣的運行情況。因此,對生命元氣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關節點——穴位,他當然掌握得非常清楚。

西方醫學家沒有這種特異功能,他們瞭解人體內部構造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眾所周知,他們解剖的標本絕大多數都是屍體而非活體,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發現血液的流向、神經的活動、元氣的運動等方面的規律是比較困難的。當然,他們就更看不到神秘的穴位了。打個比方說,他們就好像將電源切斷後再去觀察電流是如何在電路中傳導一樣,肯定是一無所獲。

由此看來,中醫在外國人甚至現在不少的中國人看來,永遠都是一個謎,因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他們看來永遠是一座雲遮霧繞且廣大無邊的金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藥「三七」即是醫治跌打損傷的「雲南白藥」中主要成份,被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為「金不換」。清朝前期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說過:「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北參南七」,皆屬中藥名貴藥材。
  • 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治療中風的方子去風丹的由來。
  • 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治療中風的方子去風丹的由來。
  •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養肝防癌功能尤為突出。「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
  • 何首烏是固精補腎、養髮烏髮的最佳中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何首烏,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烏髭鬚,為滋補良藥。」古人把何首烏作為烏鬚黑髮補腎的聖藥推崇備至。晉代陶弘景認為何首烏「和魂而練魄,利竅而益肌,厚賜而開心,調營而理醜,上品仙藥也」。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 在中國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製作出功能顯著或療效神奇的藥丸。這與他們掌握的祕術,尤其是修煉出的神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世間雲遊時,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頗有悟性的人,他們就會拿出這樣的藥丸,目的是讓人能有所了悟,從而促成修煉的機緣,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 中國古代的針灸術源遠流長,尤其是針術,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據史料記載,中醫鼻祖神農氏曾「嘗草制砭」「嘗百藥而制九針」。在中醫大家的必讀書目《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九針」的樣式和用法。將細針緩慢地扎入身體就能治病,這種異乎尋常的診療方式也證明了人體中用顯微鏡都觀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實存在的。
  • 古代中醫有許多診療方法都極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脈就堪稱一絕。說起太素脈,有人認為是脈術,也有人說是相術。因為它與一般的脈術不同,不但能診斷病情,還能預測人的貧富貴賤、禍福夭壽。據史料記載,太素脈始於唐,興於宋,而流傳於後世的則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張名太素者」所著的《太素脈決》(後為《訂正太素脈祕訣》)一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