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兩岸平日包機15日啟動,首日共有16個航班直飛兩岸,第一週共計101個班次。隨著海基、海協兩會簽訂的協議正式生效,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通郵與通航自1949年以來首次全面恢復。
根據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11月4日簽訂的協議,兩岸直航的大陸航點除了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廈門等,還將逐步增加新的城市。常態化後的直航班機、空運與海運都採取「截彎取直」的新航線,無須首先飛越第三地,可節省不少時間。以上海至台北航線為例,原本超過2.5小時的航程現在只需要約80分鐘。海運方面,以上海到基隆為例,航程可以節省超過8個小時,「一日生活圈」儼然成形。
不過香港主要媒體的評析則浮現了港台兩地若干隱憂的氛圍。《星島日報》以「大三通啟動擴大台商活動範圍」為題發表社評說,金融海嘯已經打擊香港經濟,兩岸「大三通」又使香港中轉港地位再遭削弱,此外,大三通還將延伸台商的經濟範圍深入內陸,因此可能將觸動台資工業在香港、東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帶的部署。
香港媒體15日還引述旅遊業者預測,「大三通」後,估計香港每年將會損失100萬人次的台灣旅客。根據資料,去年經香港轉機往返兩岸的台灣旅客有270萬人次,占機場全年旅客量的11.2%;經香港轉運的空運貨量則是28萬噸,占機場全年貨運量的7.4%。香港貿易發展局則估計,將會有5%經港的台灣旅客及20%經港的台灣空運貨物受影響。
另據香港《商報》社評指出,台灣也有部分意見擔心,由於兩岸「三通」的落實,台灣的產業將被大陸巨大的成本和市場優勢掏空,最終難免被邊緣化。
至於昨日高雄直飛對岸的三班首航班機,雖然去程滿載回程僅約一半,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尚志說,由於這次直航作業時間倉促,有這樣的載客率成績已不錯,他仍看好高雄每週三班直航帶來的旅遊商機。
然而對於三通後形成的一日生活圈所帶來的觀光效益,學者認為仍有待評估。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指出,兩岸交流更為密切,將有助於包括電子、傳統產業願意選擇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但他也擔憂兩岸的一日生活圈,雖然可以促進觀光,不過,台灣的觀光費用並不算低,究竟是台灣吸引中國觀光客,還是中國吸引台灣觀光客,兩岸大三通為台灣帶來的觀光效益,有待評估。
學者指出,兩岸大三通確實帶來不少商機,但是也會有負面衝擊,呼籲政府在評估、推動兩岸政策鬆綁同時,也要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降低風險。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