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海基會與海協會昨天下午正式簽署4項決議,食品安全協定包括:即時訊息通報、即時下架、提供實地瞭解的便利、督促責任人妥善處理糾紛等9項條文,並且就確保受害人權益給予積極協助。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認為,兩岸食品安全協定,原則上可以解決食品安全通報不順暢導致的弊端,但如何讓協定不是徒具形式,兩岸都必須有誠意的落實才行。
協議簽署後7天內就會生效,之前發生的大陸乳製品驗出三聚氰胺事件,也受這份協議保障。衛生署和對岸交手,中共的記錄一向不良。這次911毒奶事件公布,原來已經掩蓋了好幾個月,3月份就知道出事了。
中國大陸禽流感的檢體不肯提供給世衛,再上一次是SARS疫情的惡意掩蓋。疾管局相關官員指出,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後,大陸曾承諾發生重大疫情時會主動通報疾管局對話窗口,雖然之後疾管局和相關單位曾接獲大陸幾次有關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通報,但結果卻令人失望。
據中央社報導,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說,「疾管局接獲疫情通報的時間只比媒體早半小時左右」,而且只有一紙新聞稿,沒有疫病傳染途徑、對象、區域等詳細訊息,「比記者知道的還少」。
與大陸有交手經驗的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因為過去多次在疫情、食品安全通報上吃過悶虧,一直主張爭取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會員,才能真正確保台灣人民身體健康。
食品安全與防疫資訊處理都重視時效與源頭管制,衛生署先前只能從外電報導、友邦通報才知道「最新」的疫情、食品安全訊息,設防往往慢半拍。
兩岸食品安全即時訊息通報,實際運作能否達到時效要求,仍有待驗證。
消基會:協議無助提高食品安全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天仁說,其中有關食品安全協議的內容不具體,從檢驗機制到賠償都沒談到,都慶案也仍無具體回應,顯示中國大陸的食品安全觀念與台灣落差很大,此協議無助提高食品安全,他呼籲民眾在購買食品時,仍要保持戒心。
據中央社報導,謝天仁說,江陳會簽署涉及食品安全的協議內容,看起來是以訊息通報交換與業務交流為重點,但是「完全沒有具體內容」。
他表示,消基會在江陳會前,已要求應對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建立完整5大機制,包含安全進口機制、流向管理機制、檢驗機制、通報機制及賠償機制,但是4日簽署的協議內容,連檢驗控管與平台建立、賠償機制都沒有具體內容,「這個協議是簽署著好看,實際幫助有限」。
謝天仁提醒消費者,假如民眾期待這項協議能對台灣自中國大陸進口的食品安全有正面效果,恐怕「落差很大」,消費者購買食品時還是要保持戒心。
關於中國大陸都慶公司的原物料是否污染台灣金車公司產品?是否要賠償?海協會4日尚無答覆,但強調都慶沒有人為的添加三聚氰胺。謝天仁說,不論是否有人為的添加,法律責任都是一樣的,消費者關心的是有沒有含三聚氰胺;此事顯示中國大陸食品安全觀念跟台灣落差很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