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機會成本?

小芬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記得以前曾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擁有三個教授的老爸爸寫的養兒心得,文章裏頭寫著:「我打從三個兒子小時候,就告訴他們,直到學業完成前,絕對不要去打工,只要你們能讀,我一個小小公務員,一定把你們的學費張羅來。」

以目前我跟先生一個月超過十萬的收入來講,對於兩個兒子的開銷,已讓我有點覺得難熬了,哇,這老先生真是有骨氣。不過以我學經濟的人來看,這老爸的決定應該是對的,為什麼呢?

三個兒子因為只要專心讀書就好了,費用問題完全交給父親,而這三個兒子也很爭氣,每學期都拿到最高的獎學金,這就是得與失的交換。少了打工的時間,少了心有旁騖造成的不專心,這三個小孩的求學環境非常單純。而且越是往上讀,他們所能拿的獎學金更多之外,不意外的,為了要這三位高才生到名校就讀,那麼這些學校也得拿出高額的獎金來誘惑他們才行。

而且這三位想必也能順利通過公費託福的考試,如願拿到國外名校的學歷,並且能順利進入名校擔任教職。這不也都是因為他們專心學習,所帶來的「大利多」嗎?所謂「機會成本」,就是選擇某機會所該付出的代價。而這三位優秀的教授從小就犧牲時下年輕人想擁有的休閒,例如:打工、聽演唱會、看偶像劇等,在三十歲之前得到學位,成為年輕的大學講師甚至教授,跟同樣三十歲的年輕人是不是不同呢?

記得我高三上學期之前,都維持全校前三十名,甚至班上能拿到前三名,但因為高三下學期開始與同學,看偶像劇迷偶像,到大學聯考分數拿到時,還沾沾自喜,可以到學姐的學校就讀,雖然是私校但也不錯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學,覺得外務多了,需要更多的花費,又自作主張的到補習班打工,完全不知同學早已對自己的將來做好規畫了。這造成我後來為了擔任正式的國中教職,花了更多的心血,繞了好大一個彎才拿到資格。

求學期間為了追求流行,為了與同學有同樣的話題,反而讓自己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不也就是追求時尚追求金錢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嗎?

有些生活點滴,都能以經濟學理論來衡量,難怪教育部從國中三年級開始,就為他們準備了經濟學,不知道你是否受益了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話說「生兒容易養兒難」,如何培養孩子喜歡讀書,如何培養孩子喜歡運動,如何培養孩子成為正直、善良、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成為每個為人父、母者不斷思考的問題。有些父母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味地推給學校,殊不知,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 家長、社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成人都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哺育孩子的父母要付出很多,就跟種樹一樣。老話說得好:十年栽樹,百年育人。也就是說育人更難。因此,每位父母和將為人父母者,都要有這個是想準備。今天我們來談談孩子們上小學後的教育,也就是少年期的教育。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悲傷情緒反應,並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