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中西雅樂

【中國傳統箏曲介紹】寒鴉戲水

【大紀元11月19日訊】潮州有許多種類的樂器作為潮劇伴奏,潮劇中的許多曲牌和樂曲也與「細樂」、「弦詩樂」合奏通用。傳統潮州箏主要依附於「細樂」(三弦、琵琶、箏)的合奏與潮劇的伴奏,所以自然也受到其所伴奏的劇種與合奏的影響,例如:早期的廟堂音樂和漢調音樂的樂曲,也成為潮州箏的獨奏曲。普遍來看,潮州箏的樂曲來源仍是以「潮州弦詩樂」和「潮州細樂」為主要依據。

「弦詩樂」原為潮州民間用彈撥樂器演奏古樂詩譜的總稱,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弦詩樂」有十大套曲,如:「寒鴉戲水」、「昭君怨」和「平沙落雁」等,此類樂曲多半出自唐代的大曲和宋元的套曲;此外,「弦詩樂」還有不少曲目來自其它的傳統古曲,如:「柳青娘」、「粉紅蓮」、「秋思曲」、「浪淘沙」與「出水蓮』等;以及部分來自潮州民間流行的民歌小曲及各地戲曲的伴奏音樂,如:「景春羅」、「西江月」和「粉蝶採花」等。

「潮州細樂」的演奏形式為獨奏或小合奏,小合奏是以琵琶、箏和三弦為主,演奏風格以清新、細膩著稱。據傳較完整的「細樂」曲譜,分「軟」(即「重六調」)、「硬」(即「輕六調」)兩套曲。「硬套」由「寡婦訴冤」、「胡笳十八拍」等十三曲組成;「軟套」由「昭君怨」、「小桃江」等六首組成。

潮州箏的曲目除了源於上述二種樂種外,亦有源於「潮州笛套古樂」和「潮州小鑼鼓」者;前者如:「南進宮」;後者如:「畫眉跳架」等屬之。

此曲為「潮州弦詩樂」十大套曲中最為潮洲樂人所推崇的一首樂曲,屬於〝重三六調〞,六十八板,樂曲旋律優美,格調清新,凡潮樂所流傳之處,必可聞此樂聲,故人們常戲稱此「寒鴉戲水」樂曲為潮州之洲歌。

與其它「絃詩樂」一樣,此曲具有民間「大套」的曲體結構,是由「頭板」、「拷拍」以及「三板」三部分所組成的六十八板樂曲,民間稱為「大套曲」,實為民間的一種變奏曲。

「寒鴉」是水禽鷗鳥的俗名,亦有人將此曲易名為「水上鷗盟」或作「寒鴨戲水」。而有關「寒鴉戲水」的題旨,歷來解釋不一,一種說法為,它描寫的是烏鴉不畏嚴寒而嬉戲於水天之間,並藉以表達失意者的一種傲世心態;另一說則指「寒鴉」為會游水的「慈鳥」,而且樂情悠然,並無激憤不平的感慨;第三種解釋說「鴉」為「魚鷹」,其曲意著意刻劃寒鴉徘徊、嬉戲於水天之間的情趣。第四種說法則認為全曲具「寒」與「戲」兩種氣氛,「寒」是人們對寒霜凜冽的自我感受;「戲」是物類順應自然,不懼嚴寒,以寒為娛的具體表現。

樂曲旋律別緻優雅,除了運用按音變調的方式達到調式的色彩變化之外,採高低八度交替變化的手法並配合流利輕快的「花指」,在樂曲的慢板部分表現細膩、深邃,富詩情畫意;快板部分則以親切感人的音韻和跌宕明快的節奏呈現,宛如一幅富有南國情調與詩意盎然的水墨畵,別有一番意境。

潮汕語言比較平和,潮州話輕飄、甜美,這與潮州箏十分注重文靜、柔美、典雅的表現方法,以及委婉、細膩、多韻等特別強調「以韻補聲」的演奏風格可謂一脈相承。

潮州箏其音程的跳動幅度不大,左手「按」、「滑」技法的起伏變化則細膩微妙,潮州樂人有所謂「彈按尾隨」的手法,就是右手彈弦後,左手運用按音的各種技法主要起潤飾作用,除了這一手法的運用之外,再加上樂曲「加花」的頻密使用,形成潮箏流暢華麗而又旑旎迷人的風韻。

演奏潮州箏曲,「指序」有一定的規律,一般的演奏順序為:「勾、托、抹、托」,符合規律稱「順指」,否則稱」逆指」。

「催奏」是潮州音樂藉以揭示主題,渲染氣氛所使用的一種獨特的變奏形式,在傳統大套曲裡,「催奏」多用於快板樂段(即「三板」,又叫「落三板」或「三板催」),慢板(即主曲)部份沒有;後來逐漸發展之後,慢板也有了「催奏」,但是速度較慢,此曲即是這種形式。

左手技法的掌握與熟練,是潮州箏的一大特色,例如:以「重吟」、「揉滑」、「雙按」、「上下八度連音按滑」等按弦技法,主要是運用按中有揉、按中帶滑的按音手法,使音色跌宕、詼諧與誇張的效果得到充分的表現。

「點壓」的手法,是以左手快速輕壓琴弦的方式來表現,過程中宜迅速的「點壓」一下琴弦,一瞬即逝,可以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煞音」多用於「拷拍」,具有休止符的效果,基本上有兩種用法:一種為右手彈弦後,左手煞弦;另一種為右手彈弦後,即用右手指肉煞弦。@*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