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

劉備化隙封官 君臣釋怨皆歡

作者:陸文
font print 人氣: 11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殺他。

後來曹操率軍征伐荊州,劉備逃奔江南,荊楚不少賢人高士都投奔到劉備帳下效力,劉巴卻偏偏北上歸附了曹操。曹操任命他為掾(讀院,古代下屬官員的通稱),並讓他前去招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不巧,劉備此時已經占領了三郡,劉巴說降不成,欲歸路斷,便打算南下,轉道北附曹操。當時諸葛亮勸他投奔劉備,道:「劉玄德雄才蓋世,據有荊土,天意人心,莫不歸德。足下還想去哪兒呢?」劉巴答道:「我受曹公之命而來,未能成功,應當回去,這是我應盡的職責,足下不必空費口舌!」

劉巴在回歸途中,被益州牧劉璋手下的人捉住。劉璋一見大喜,便把他留在身邊,凡有軍機大事,總先徵詢他的意見。當法正勸說劉璋接納劉備時,劉巴勸阻劉璋道:「劉備不是尋常之輩,接納此人,必遺害無窮。」但劉璋沒有聽從,他接納了劉備後,又採納了臣子請劉備討張魯的建議。劉巴知曉劉備意在蜀地,便又勸阻劉璋道:「如果讓劉備征討張魯,那無異於放虎歸山。」劉璋把劉巴的勸諫當作了耳旁風,結果終於使成都陷於劉備之手。

劉備見劉巴不僅不肯歸順自己,而且還一再出點子與自己作對,但劉備愛才心切,再加上諸葛亮屢次為劉巴說情,因此在攻陷成都之際,劉備號令三軍道:「誰有害劉巴者,誅及三族!」劉備拿下益州後,先任劉巴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備稱漢中王後,又任他為尚書,代法正為尚書令。

劉巴平素清廉自潔,不治產業,平時又「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場合,不肯輕言濫說,頗得劉備的信任。待劉備稱帝後,凡是詔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的祭禱文字,以及各種文誥策命,無一不出自劉巴之手。劉備釋恨封官,從而得了一位稱職的代言人。

結果是:劉備非常高興,劉巴也高興非常。君臣二人,如魚得水!

正是:

去私行公談何易?
須充正氣化芥蒂。
玄德確係仁者魁,
君臣釋怨皆歡喜。
寄語世間狐鼠輩:
得志便欲毀怨敵;
順我者昌逆者亡,
英雄豪傑盡離去!

參考資料:《三國誌‧蜀書‧劉巴傳》等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