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澎湖古廟 保存不易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七日電)澎湖縣廟宇密度全台最高,但由於民眾古物保存觀念淡薄,很多古廟在重建或翻修的過程中,古物未獲得妥善保存。澎湖鄉土藝術家陳扶氣以廟宇古物搭建成「春嬌茶室」,盼能保存文物,但也引發爭議,「春嬌茶室」究竟是破壞還是保存古物?論者看法不一。

總面積只有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的澎湖縣,由於居民大部份靠海為生,每天出海都要面對不可知的命運,宗教信仰成了生活重心,全縣九十一個村里,卻有兩百多間宮廟,密度全台第一。

澎湖縣文化局博物館課課長王國裕分析指出,澎湖民眾普遍認為地方宮廟愈大、愈富麗堂皇,愈有面子,於是紛紛拆掉老廟蓋新廟;加上營造業者從本身利益出發,常積極遊說或鼓勵地方主事者拆廟重建,因此,很多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廟宇就這樣消失了。

澎湖這幾年古廟一間間翻修,古物也一件件毀損流失,最有名的例子是民國九十年安宅周王廟拆除重建。王國裕和澎湖文史工作者王文良回憶當時參與搶救周王廟文物的親身經歷。

王國裕說,周王廟保存了剪黏老藝師王保原和彩繪老藝師潘麗水的珍貴作品,卻在拆除過程中大部份毀損,令人搥胸頓足。當年他在怪手的夾縫中,歷盡危險,才搶救下幾件王保原和潘麗水的作品。

王文良指出,澎湖地區只有安宅的周王廟和中屯的永安宮擁有王保原的作品,但在廟宇重建過程中大部份已毀損,殊為可惜。經搶救下來的少數作品,現保存在縣文化局的文物庫房內。  

曾拍攝紀錄片「剪黏 保原師」,探討古廟維護問題的導演曾吉賢指出,民國五、六十年代是台灣廟宇建築的盛世,當時興建的廟宇很多集合了各業別的有名藝師,藝術價值極高。但可惜這個時期興建的廟宇因年代不符三級古蹟的法定要件,無法申請登錄,也就難以保存。

澎湖最近的一次事件是今年一月底,具有三百年歷史的澎湖沙港村廣聖殿拆除重建,整座廟宇包括大殿、龍柱、石獅鎮門、飛簷凌空,整批古物公開標售,並無妥善保存計畫,縣文化局事先也不知道。

這批古物最後由旅居高雄的沙港村民陳忠銘以新台幣三十二萬三千元標得,此事經媒體披露後引發關注,陳忠銘最後決定將所標得的文物留在村裡,由廟方保存。

接下來要面對的下一個挑戰則是湖西鄉尖山村顯濟殿的重建。台電公司於民國八十五年規劃興建澎湖尖山火力發電廠時,為回饋尖山村民,提供新台幣五千萬元,補助尖山村重建顯濟殿,興建工程因故延宕了十二年,至今年一月二十八日才動土,預計兩至三年完工。

所幸顯濟殿工程不是原地改建,而是擇地新建。王國裕指出,建新廟的過程中,如果是原地重建,保存舊廟文物的希望很小,但如果是擇地另建,保存的可能性較大。湖西鄉長陳振中曾經承諾,將盡全力保存和維護舊顯濟殿的完整。


澎湖鄉土藝術家陳扶氣以廟宇拆除後的古物搭建成「春嬌茶室」,盼能保存文物,但也引發爭議。// 中央社


澎湖籍鄉土藝術家陳扶氣是長年投注心力保存廟宇古物的民間人士,約四、五年前澎湖多家宮廟拆除重建時,他一口氣買下了案山上帝廟、西衛辰威殿、虎井觀音廟三間宮廟的所有古物,現在大部份收藏在他的「春嬌茶室」裡,但他保存古物的方式引發爭議。

當年從古廟拆下來的樑、柱、門板,後來成為搭建「春嬌茶室」的建材,或被鋸斷釘成桌椅,其他較小的文物則用作布置。走進「春嬌茶室」,宛如走進一座寺廟博物館,充滿宗教神祕氛圍。

陳扶氣的作法引發爭議,批評者說他在保存之前已先作了破壞,根本談不上什麼文物保存。但陳扶氣說,他原本把古物都放在倉庫內,但限於個人力量有限,無法作更妥善保存,很多文物很快就出現蟲蛀和腐爛,最後無奈,只有把它們「活用」。

陳扶氣指著他滿屋子的古廟文物說:「如果我不把它們搭建成春嬌茶室,你現在什麼都看不到。」

澎湖古廟保存陷入兩難,村民有錢有心要把原來的老舊小廟改建得更大更壯觀,誰都無權反對,但問題是拆下來的文物要如何保存,由誰保存?如果是擇地另建,舊廟如何管理維護?沒有神明,沒有信眾,也沒有了香煙,還算是廟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