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五日電)貓纜第十六號塔柱因風災基座遭淘空,台北市政府今天持續針對塔柱所在邊坡進行補強,預計晚間可完成邊坡清污工作,明天中午進行鋼軌樁施工,穩定邊坡。此外,市府委託的技師鑑定團隊今天也已進場進行塔柱基座鑽孔工作,隨後將探測地層是否滑動,儘快提出具體的檢測報告。
鑑定團隊今天派員前往貓纜十六號塔柱基座鑽孔,預計二至三天可完成鑽孔工作,隨後將置入傾斜管探測地層是否有深層滑動。鑑定團隊指出,貓纜是社會矚目的工程,鑑定團隊將儘快完成報告向大眾說明。市府官員表示,貓纜第十六號塔柱因薔蜜颱風造成邊坡滑動,改變地形地貌,市府已依台北市四大技師工會鑑定團隊建議,在邊坡做截流溝及滯洪池;至於永久性的水保計畫,市府將依鑑定團隊的建議施作。
新工處今天持續清除土石崩落的坡地雜物及爛泥,預計晚間十二時前清除完畢,再開鑿出一條約三十公尺的截流溝,滯洪池、太空包則已設置完畢,未來截水溝可導引雨水從邊坡流入滯洪池,讓泥水不致於沖進民宅,做為臨時搶災之用;坡地清污工作完成後,產發局明天也將進場,在坡地打入兩排鋼軌樁,穩定邊坡。
北市府產業發展局指出,貓纜墩柱屬於「點柱」的施工,市府當時認為墩柱面積不大,又以人工開挖,不致於改變地形地貌,同意免擬具水土保持計畫,並經農委會函覆授權市府決策,但市府也設立但書,要求相關單位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市府官員指出,貓纜場站皆有水保計畫,但二十五個塔柱中,僅兩個塔柱使用挖土機開路施工有水保計畫,其餘二十三個塔柱皆以人工開挖,施工人員以纜索將人員及鋼筋、水泥等營建建材輸送至施工現場,未截斷水路,經市府簽准免做水保,十六號塔柱就是採用人工開挖,未破壞地形地貌,因此免具水保計畫。
台北市議會明天上午也將考察木柵貓空纜車塔柱安全問題,了解貓纜鑑定項目及邊坡安全性,屆時技師鑑定團隊也將隨行會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