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財經消息

新興市場股債幣 全面走跌

【大紀元10月24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綜合23日外電報導〕全球經濟展望惡化,亞太地區債券風險驟升至歷史新高,包括巴基斯坦等五國向國際貨幣基金(IMF )請求金援,促使新興市場股票、債券、貨幣全面走跌,亞洲貨幣市場利率近一週來首度上升。

香港三個月期銀行間拆放利率5日來首度上升,週四勁揚9.9個基點至3.24%;澳洲融資成本連續第二天走高,雪梨時間下午2時11分,澳洲銀行三個月期美元拆款利率和隔夜指數利率的利差驟升9.3個基點;新加坡三個月期的銀行美元拆放利率跌到3.53%,創四週新低。渣打駐新加坡貨幣策略師哈爾表示,隨著銀行資金減少,使其放款意願下降,信用環境仍將緊繃,全球經濟還會走跌。

英國銀行家協會表示,倫敦銀行隔夜拆款利率(Libor )下跌29個基點至3.54%;週四澳洲銀行間三個月期美元拆款利率為5.857%,比週三上升了四個基點;三個月期的Libor仍比聯準會(Fed )1.5%的隔夜目標拆放利率高出204基點,一個月前差距只有120個基點,今年初兩者間的利差只有43個基點。

日本央行自10月16日以來,週四再為金融體系挹注62億美元;南韓銀行因為該國政府1300億美元紓困計畫無法緩和外匯資金短缺的情況,已在努力尋求美元。

由於俄羅斯、冰島、匈牙利、巴基斯坦及烏克蘭向國際貨幣基金(IMF )尋求紓困,加上阿根廷宣布接管退休基金,加深該國政府可能在近十年來寫下二度違約的疑慮,導致亞太地區債券風險驟升至歷史新高,及亞幣兌日圓和美元走貶。

花旗資料顯示,雪梨時間下午2時45分,The Markit iTraxx澳洲信用違約交換指數驟升60個基點至360;巴克萊資本報價亦指出,The Markit iTraxx日本指數在東京時間正午12時48分上揚22個基點至250,顯示市場認為信用品質正在下滑。

首爾時間上午11時15分,南韓一年期外匯換匯交易下跌至0.15%,顯示該國仍舊面臨美元短缺的窘境;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十個交易最活絡的貨幣中,有七國貨幣兌美元走貶,其中以韓幣跌幅最大,在投資人持續拋售韓股下驟貶逾4%。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