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他生日:聖雄甘地

黃容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日訊】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生於1869年的今天10月2日。甘地一生堅持非暴力抵抗,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最終使印度脫離了英國的統治,他因此而成為印度人心目中最偉大的政治領袖。

甘地幼年時靦腆、守規矩,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平庸無奇。13歲他便依父母之命與一同齡文盲女孩結婚,16歲喪父,而他第1個孩子出生便夭折。雖然不幸遭遇接踵而至,甘地在19歲時,仍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赴英國求學。

他在倫敦大學學習法律。身處西方國度,接受了英國法制思想教育的同時,他仍恪守著不吃葷和不酗酒的教義,他堅決不吃房東太太給他的羊肉,並向她解釋。最後房東太太理解他,還給他介紹了一家倫敦的素食餐館。這件事可以看出甘地有意識選擇非暴力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甘地取得了倫敦大學的律師資格後,開始在孟買從事律師業務,但他的律師工作屢遭挫折,沒有發展。1893年4月,甘地前往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被壓榨、人權被剝奪,心中感到不平,開始抗議和遊說,反對針對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種族歧視。

1913年,甘地在領導一群印度礦工遊行時被補,但這次行動帶來正面效果,1914年,南非政府允諾減少對印度人的歧視。

甘地回印度後的第一次非暴力抵抗運動發生在1919年,他帶領群眾抵制英國殖民政府的立法機構、法院、學校、封號與洋貨。

此後甘地轉向社會活動,他建立了高僧修行所、辦報(《年輕的印度」,Young India》),也為種姓制度下的賤民階層爭取權利。

1930年,為了抗議殖民政府的食鹽公賣制,他率領78位志願隊員開始所謂的「食鹽長征」。甘地的遊行抗議達400公里,遊行當中引來數千人支持,給英殖民主義者巨大的打擊。

1942年,甘地提出要英國「退出印度」的口號,期間的幾次活動都被英國鎮壓下去,甘地也因而被補入獄,被關押到1944年5月。然而,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政府在國力衰弱的情況下,懾於印度民族反抗運動再起的壓力,終於答應印度獨立的要求。

獨立後印度雖然免於英國殖民,卻因宗教因素使得印度半島成為印、巴分治,幾十年來紛爭、動亂、武力攻擊不斷。印度子民雖然奉稱甘地為聖雄,然甘地終身為之奮鬥的非暴力理想卻被完全拋棄,實是諷刺之至。

甘地一生中多次絕食,他還將絕食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緊密聯繫在一起。他的絕食運動,總能喚醒印度人民的民族熱情與反抗壓迫的鬥志,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幫助,一向體弱多病的甘地,每次都能艱難度過長時間的絕食,即使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他也都能逢凶化吉。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意思是「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甘地這種「追求真理」的信念以及「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抗爭方式,影響了後來許多的人權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恩、曼德拉等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安東尼‧韋瓦第(Vivaldi, Antonio),1678年出生於義大利威尼斯,卒於1741年7月28日的維也納。14歲起皆受神父訓練,25歲成為神職人員,因他的髮色為紅色,故有「紅髮神父」之稱,但後來卻以「身體不適」的理由離開神職。
  • 《哈利波特》可以說是近年來全球最暢銷的系列書之一,每集出版,都造成全球《哈利波特》迷的轟動。從1997年《哈利‧波特》第一集問世以來,這一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近70種語言,在全球200多個國家累計銷售超過3億冊。這個驚人的銷售風數字,讓作者J‧K‧羅琳從一貧如洗,變成歷史上第一個收入超過十億美元的作家。
  •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在近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了三百五十六篇短篇小說與六部長篇小說。由於他的短篇小說結構精巧,擅於以細微的動作傳達人物微妙的心裡變化,文字流暢優美,因此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
  • 每年只要到8月8日前夕,大家可能都在構想今年的父親節該如何慶祝,自媒體接收到的資訊,也多是禮品的廣告。然而,在大多數人慶祝節日的時候,知名女歌手王菲的身旁也同天響起生日快樂歌、和大批粉絲的熱情祝賀。
  • 美國第31任總統、有「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964年10月20日),1874年的今天8月10日生於愛荷華州一個德國裔家庭。

    胡佛年幼時雙親去逝,由他的舅父扶養長大。寄人離下的生活使他養成了獨立的性格。20歲取得斯坦福大學地質學學位,致力於探查礦產,工作勤奮刻苦。他在緬甸擁有銀礦礦井,給他帶來源源不斷財富。

  • 二十世紀的時尚大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出生於1883年8月19日,卒於1971年1月10日,享年88歲,為法國時裝設計師,也是香奈兒(Chanel)品牌的創始人。
  • 人的一生是否一成不變?或者,隨著見聞、視野的拓展,再加上一些契機,能讓自己開闢出另一片天?在90年的歲月中,畫壇老頑童劉其偉也扮演了保育代言人、原始探險家、人類文化研究者等角色。1912年的今天正是這位老頑童探索世界的開端。
  • 全球富豪排行的名人,美國波克夏公司總裁,現年八十一歲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被稱作「股神」,面對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他的致富之道有什麼獨門之處呢?有些支持巴菲特的投資者說:「我們投資巴菲特,很大的原因,是他正直,並堅守道德。」
  • 人們認識「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很多是透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實際上,他同時在音樂、哲學、神學、醫學、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和創意的表現,終其一生,圓融地結合神奇的才能貢獻給神、貢獻給人類,積極又徹底實踐了無私無我的最高境界的人道精神。
  •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英國格林威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享年70歲。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莉一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