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有定數:處世立身 善念為本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朝萬曆年間,安徽休寧有一位儒士程學聖,拜洪甲為師,對於為人處世的道理相當明白,立心和操行都沒有諂曲。

他中年以後,時常神遊冥府,在雷部擔任判官。他預言人的情況,往往很準。他有時預言某一棵樹要被雷擊,並且事先稟告洪老師,結果非常靈驗。

洪甲的兩個朋友潘雪松和祝石林,滿腹經綸,卻沒有考中科舉。一次,洪甲和程學聖說起這二人:「他們學識淵博,不知什麼原因卻沒有考中。」程學聖答道:「我可以委託代查一下。」過了兩天,程學聖告訴洪老師:「潘雪松在癸未年可以考取功名,但是榜上沒有祝石林的名字。」到了癸未年,潘雪松果然考中科舉。程學聖對洪老師說:「明年科考天榜尚未定案,等待定案後我就可以告訴您。一般來說,春榜的名單是在前一年的十月定案,秋榜是在當年的正月定案。」

到了乙酉年十月,程學聖稟告洪老師:「我已經看了兩個榜,丙戌年的榜上沒有祝石林的名字,己丑年的榜上才有他的名字。這兩榜的名冊雖然已經列出來,但還有增減的餘地和可能,必須等到放榜時,才能真正定案與揭曉。」洪甲詢問原因,程學聖答道:「神明評論人的善惡,不只在某月或一朝一夕。平生為善,忽然產生了一個惡念,神明立即厭惡它的汙穢。平生做惡,突然痛改前非,神明立即看見他的芳香。科舉和功名的事,有專門負責的帝君所管,凡是有學問和會寫文章的人,都會登在名冊上,不但他本人的心念和行為,絲毫無法隱瞞,甚至連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和高祖父母的一善一惡,也都注在名冊上。不但他本人的大善大惡,不會有所遺漏,連非常微細的心念或片言細行,也都清清楚楚的列入。比較這些善惡的輕重多寡,酌量取捨,絲毫沒有差錯。有些人心地單純,心腸直爽,卻能錄取。有些人外表善良或者道貌岸然,內心不忠厚,常有心機,經常被刪除。有的人已經上榜,而忽然被除名,是因為最新的念頭不善。有的人本來榜上無名,而忽然有分,是因為最近改過向善。天庭考察人間的善惡,沒有片刻放過。現在兩榜的名單都正在移動,我只能知道祝石林先生已經有分,而不能知丙戌和己丑兩年的確定榜單。」祝石林果然到了己丑年才考取功名。

程學聖的話提醒讀書人領悟:決定功名的錄取以心存善念感動神明為本,博學讀誦和會寫文章是次要的事。讀書人考取功名應志在道德,而不是名利富貴;應志為眾生百姓,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其實人的一舉一念,時時刻刻都有神明鑑察著。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愛的,總是給人改過的機會,因此保持善良的心念與願望是最重要的。若是偶然中起了一個惡念,也要立刻的警覺到,把它歸正。能夠時時做到心存天理,一心向善,才是自己能真正的主宰自己,才能把握未來。

轉載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時,毗陵(今江蘇省鎮江市東丹徒)名醫,同時也是進士的許知可,曾經做過一個夢。夢中有一位客人來謁見他,許知可引進室內相見,兩人坐定以後,來客問可知:你生平也有所恨不能如願之事嗎?
  • 人間萬事,真是都有安排。不管在人這兒看,多麼不可能的事,只要是上天注定的就一定會實現。劉若虛的族人算出他當不了官,後來接他赴任的人都到了,表面上看起來他真要當官了,預言落空了,結果最後他在當官的前一天卻去世了,預言真的成真了。
  • 唐玄宗在開元末年夢見有人對他說:「請你拿著手巾五百條,袈裟五百領,到回向寺裏去佈施。」他醒來後,就問身邊人回向寺在什麼地方,大家都說沒有什麼回向 寺。於是,唐玄宗派人找道行高深的僧人,讓其去尋訪回向寺。
  • 南宋時荊南某位太守有個女兒,已經18歲了,長的非常秀雅俊美。父母為她找了個門當戶對的女婿。並且挑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過幾天就要成親了。就在這天晚上,太守的女兒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告訴她:「你父母給你找的這個人,並不是你的丈夫,你們不會成親的。你的命運早就定好了,你的丈夫是金君卿,不可能是別的什麼人。」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