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馬鈴薯發芽後不要吃

文/陳洪宇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訊】馬鈴薯俗名「土豆」、「洋芋」、「山藥蛋」,可用來當主食及可烹調出美味可口的菜餚。另一方面,馬鈴薯性寒、味甘辛,具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清熱解毒等作用。

馬鈴薯含澱粉較多,是最常見和最常食用的大眾化蔬菜之一,在每百克馬鈴薯中含蛋白質1.9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16克,粗纖維0.7克,鈣11毫克,磷59毫克,鐵0.9毫克,胡蘿蔔素0.01毫克,維生素B1 0.1毫克,維生素B2 0.03毫克,維生素C 18毫克,常吃馬鈴薯可起到清理腸胃的作用。不過,要提醒民眾,即使是輕微發芽的馬鈴薯都勿再食用,以免中毒。

台北市衛生局檢驗室主任許明倫指出,馬鈴薯是茄科食物,生長過程會產生茄鹼,藉此抵抗病蟲害,可稱是天然毒素。根據檢驗結果,成熟採收的馬鈴薯塊莖含有極微量的茄鹼,每公斤含量介於廿至一百毫克,對人體沒有危害,但若馬鈴薯發芽,茄鹼會大量累積,釋放神經毒素,一旦食用就會造成中毒。主要的中毒機制是茄鹼會干擾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功能,中毒的症狀以心、肺、肝功能障礙及神經失調為主,輕者似感冒症狀,重者有神經麻痺、呼吸困難的症狀,甚至死亡。

許明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茄鹼容許值為每公斤兩百毫克,檢驗發現,輕微發芽的馬鈴薯內含茄鹼達每公斤兩百七十五點九毫克;佈滿芽眼的馬鈴薯茄鹼高達每公斤五百毫克。茄鹼不易受到高溫破壞,加熱煮熟就沒事的說法不可信。許明倫建議,馬鈴薯應儘量冷藏保存,在料理上應將馬鈴薯削皮食用,勿將削皮後的馬鈴薯勿放置過久。

因此,建議民眾最好避免食用發芽、變綠的馬鈴薯,購買後也應儲存在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並且避免存放過多。◇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