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螞蟻--蟻民

文/塵埃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有隻飛蟲飛到我洗葡萄的水裡面,及時用抹布把水吸起,一會兒,它又飛走了,這時,和一旁的煮飯阿姨聊起,這些微小的生物,說不定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表情呢,只是太小,看不見。

這時,想起了小時候每每學校放假,總會回鄉下去陪爺爺奶奶,直到要開學了,才再回到城裡,在鄉下一住就是幾個月,爺爺奶奶那時已退休,田也交給別人耕種,小孩子沒事,就天天看地上的螞蟻,看螞蟻住哪裡,看螞蟻出來工作,找東西吃,看螞蟻搬東西,成群結隊的,常常一看就是看大半天,地上的小小螞蟻,大概不曉得有人這麼無聊,每天盯著它們看呀看呀看,還看出不少有趣的事來。

鄉下屋子外的土壤,很多螞蟻窩,每隔幾根手指頭的距離就有一個,住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螞蟻,顏色還不一樣,有長的比較大的黑螞蟻,也有小小的紅棕色的螞蟻,有一次我欺負一隻螞蟻,把一隻黑色的螞蟻丟到紅棕色螞蟻的洞穴中,想讓它去探險,可是它一直想跑出來,我就用手指頭把洞口擋住,不讓它出來,過了一會兒把手指頭移開後,才發現它快被紅棕色螞蟻咬死了,我心裡頭覺的很難過,從此以後就再也不做這樣的事了,雖然在我們看來它們都是螞蟻,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它們互相之間也會打來打去。為什麼會這樣攻擊對方呢?

一旁煮飯的阿姨聽我說到這兒,便接了一句話說:「就像人一樣,黨派之間也鬥來鬥去。」

這話說完,想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也曾經遇過這種孤立無援又無處脫身的窘境,當時的情景真有些像那隻被我欺負而快被咬死的螞蟻,哎,果然業都是自己以前造下的,就別怨了。

螞蟻倒是挺有力氣的,有時候會看到一隻螞蟻,搬著比它自己還大的東西走回家,小時候會刻意將吃完的芭樂心放在蟻窩的旁邊,讓螞蟻去搬,或是從花上弄一點花粉下來,灑在螞蟻窩邊,讓螞蟻去發現,螞蟻發現後,就會呼朋引伴的過來,它們今天就不用到遠方去找食物,喔!這裡的遠方是螞蟻它們的概念,對我們小孩子來說,那個遠方只要走幾步路就到了,可是螞蟻要走好久。

但是小孩子心裡還是有個疑問,就是,螞蟻怎麼知道我灑的是花粉,又怎麼知道那個東西可以吃呢?這真的是個無解的問題。

有時候我會把一個對它們來說像一座山的食物,放在蟻窩旁,看看它們怎麼搬,如果是一座很大的山呢(像是芭樂心),不一會兒就看到整座山上都是螞蟻,因為芭樂心實在是太大了(對它們來說),採了許久都採不完,入夜了,就沒耐心再去看,所以總是沒看到它們採完的樣子,第二天早上,芭樂心通常會被早起的奶奶用掃把掃掉。

如果是一座像一個大姆指指節一樣的小山,就會看到螞蟻們把小山圍在中間,然後一起抬起來,哇!小山就開始移動了,隨著螞蟻的腳步而搬移,果然是協調一致時,力量就會很大。真好!螞蟻還會搬小花瓣喔!一隻螞蟻搬一瓣比它大上許多的小花瓣,走在路上真是有趣,只是不知道它搬花瓣做什麼?

後來鄉下屋子旁的土壤,都填上了水泥,換成水泥地以後,那裡就看不到那些螞蟻了。

但是螞蟻還是隨處可見,在城裡,屋子裡的水龍頭上,也常會爬幾隻螞蟻在那兒,有時候為了把那一兩隻螞蟻趕離開水龍頭下,還要費一點心思,可是它們還是常常溺水,或被沖走,伸手要去救它,但是我們的手對它來說實在是太大了,要救它反而把它壓死,或把它壓成殘廢,最後只好不去管它;掃地時也會掃到螞蟻,因為要清理屋子,只好把螞蟻掃出去,這麼脆弱的生物,雖然是儘量的趕出去,還是一不小心就弄死了,可是沒辦法,也要維持自己住家的環境,不能任由環境不好不整理。這是站在人的立場說,也是打掃者的責任。

有次在拖地時,不小心把一隻螞蟻拖成半身不遂,螞蟻有三節,第三節被壓扁在地板上,裡頭的體液流出來,所以它被黏在地板上動彈不得,我愣住了,我沒有那麼小的鏟子可以把螞蟻輕輕且安全的鏟起,然後送去急救,知道現在如果要把它從地板上拿起來,我手的力量一定讓它必死無疑,這時另一隻螞蟻走來了,看到它的同伴被壓扁黏在地板上,快要沒了氣息,它嚇了一跳,一直圍著那隻第三節扁掉的螞蟻一直著急的轉圈圈,之後用盡了力氣想要把它的同伴從地上拔起,它終於將自己的同伴拔起,揹在背上快速的跑離開。看著它們離開後,我才繼續再拖地。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螞蟻救同伴的情況,第一次這麼明顯的能感受到螞蟻的悲傷,在我這個境界中,管不了螞蟻那個境界中的快樂和悲傷,只有同樣是螞蟻才能幫螞蟻。對人來講,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只有能夠完全體諒對方的立場,理解對方所在的境界,才能真正的幫了他。不然對他來說可能都是重重的致命的一擊。

小時候鄉下屋前的那群螞蟻,當它看到蟻窩前擺著的食物時,它會不會有疑問說這食物是哪兒來的呢?當然一定想不到那是我放的,在它們的概念裡或許也壓根兒沒有所謂「人」的概念,在它們的語言中也或許有我們人所說的「天」,就是天賜的食物吧,我之於螞蟻,大概就是螞蟻的「天」的一部分,古人常把人民比做蟻民,看螞蟻,也讓人了解為什麼古人會說「三尺頭上有神靈」意思,有信仰的人常說神佛在看護著我們人,不知道會不會有點像我在照顧螞蟻一樣,螞蟻永遠不會知道我是誰,長的什麼樣,除非它哪天也變成像我一樣的人。

宇宙萬物愈看愈奧妙,愈看內涵愈深,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晚年走入了宗教,或許是觀查自然觀查久了,愈覺的古老的話有深意,可惜,愛因斯坦去世很久了,現在也問不到他了。

至於說現在無神論風行,但換個角度想,無神論不也是在信神嗎,只是他們所信的神叫做「無神」而已。

自然界中埋藏著很多看不見的道理,細細的去觀察的時候,會發現人真的太小了,在萬物面前,只能謙卑再謙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生長在台灣的我來說,常常對來自對岸的人講話有些不習慣。

    最近看到某位來自大陸的人寫了一篇文章,裡頭有一句:「等某某人消滅他的火腿和雞蛋……」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