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1日訊】定義:
因濾過性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好發於冬季,可經由飛沫空氣傳染、接觸傳染,傳染力強。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是1至3天。症狀類似一般感冒,但比較嚴重。如發高燒、發冷發抖、肌肉酸痛、頭痛、眼睛痛、疲勞、四肢無力等。這種症狀一般持續10天以上。
造成原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分成A、B、C三大類,會感染人的主要是A型跟B型。其中以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變異性最大,每年的病毒株幾乎都不同,所以較難有長期的免疫抵抗力。
結果:
大部分人會自行痊癒,但少數人會發生併發症(如肺炎)。尤其對於兩歲以下幼兒、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危險。
要怎麼預防才好?
1. 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強個人抵抗力,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境開朗,還有不抽菸。
2. 在流感流行期,如無必要,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
3. 隨時養成常洗手的習慣。
4. 建議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兩歲以下幼兒及慢性病患者,每年秋天接種流感疫苗。
5. 如果有可能接觸到流感病人或護理之家的工作人員或醫護人員,建議可於秋天接種流感疫苗。
6. 流感流行期間,若不適合接種疫苗,可以考慮使用對抗病毒的藥物做適當的預防。有需要者可諮詢自己的家庭醫師。
我該怎樣照護自己?
1. 感染流行性感冒後應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地方,應在家多休息。
2. 喝足夠的開水,避免因發燒而流失過多的水分。
3. 可服用普拿疼等藥物降溫、止痛;但青少年應避免使用阿斯匹靈,尤其是20歲以下的人。
4. 除非患者出現細菌感染的併發症,否則無需服用抗生素。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
1. 出現高燒不退、呼吸急促或意識昏沈等症狀者。
2. 症狀持續惡化或懷疑有細菌性感染症狀者。
3. 症狀一度好轉,卻又突然惡化者。
4. 出現較複雜、自己沒有把握判斷的症狀者。
5. 症狀出現48小時內、欲服用對抗流感藥物者。
6. 年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抵抗力較弱,有較大的機會出現併發症。
如果出現惡化的徵象,應儘早求診。文/台灣行政院衛生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