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教部推教育儲蓄戶 規模創社政史紀錄 3861所學校 成勸募單位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文儀、邱燕玲/台北報導〕南投魏家「一碗麵」的故事、新竹尖石「水蜜桃阿嬤」的困境,媒體報導弱勢總會引發社會善心人士捐款協助。為了善用社會資源協助弱勢學生,教育部本學期起全面推行「學校教育儲蓄戶」,鼓勵學校向社會籌款以協助弱勢學生,全國三千多所中小學將搖身一變成為勸募單位,規模龐大創下社政史上紀錄。

補助各校開戶費用

教育部近日公告「推動學校教育儲蓄戶實施要點」,鼓勵全國公私立中小學設立募款專戶,教育部還將由學產基金挹注經費,補助各校二萬元到六萬元不等的開戶費用。教育部也著手建置全國性資訊平台,將讓中小學統一公開需要幫助的學生資訊對外募款。

目前教育部補助四萬多名學生繳交代收代辦費、所需經費每年八千多萬元,去年也補助近十五萬名學生營養午餐費,一年預算達七至八億元;但各校還是會出現經費不足狀況,有些學校過去都另設仁愛基金或專戶,協助弱勢學生救急或傷病慰問等需求。

募款法制化公開化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潘文忠解釋,現行仁愛基金的作法是學校個案式辦理,沒有統一管理機制,也不易掌握捐助對象及流向。未來教育儲蓄戶及資訊平台設立後,希望將學校募款協助弱勢學生的機制法制化、資訊公開化,以校為單位開設專戶向社會募款,照顧低收入、中低收入、家庭變故,或其他特殊個案學生,包括課輔等生活需求,並定期上網公布捐款使用情形,甚至永續性地將剩餘捐款滾存使用,不僅教育部及縣市政府可掌握募款金額、用途,捐款者及受助人也可一目了然。

潘文忠並強調,教育儲蓄戶不會排擠政府對弱勢學生的補助,包括代收代辦費、營養午餐費等,教育部仍會持續以常態預算編列,直接補助弱勢學生。

目前全國共有二千六百五十一所國小、七百三十六所國中及四百七十四所高中職,全國將一舉出現三千八百六十一個勸募單位;由於聯合勸募行為須向內政部申請許可,因此教育部也正在與內政部協調,預訂將由各縣市一所學校代表申請,讓三千多個學校都可各自辦理聯合勸募。

恐將衝擊其他社團

一旦中小學以教育儲蓄戶方式向社會募款,恐將衝擊現有社政體系,但內政部表示,學校與其他募款團體所募得的款項,各有不同的用途,因此不致對現有募款單位造成太大影響。

據內政部統計,全國共有一百五十五個全國性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今年至7月31日止,社福勸募團體共有六十一件勸募案件,募得金額為近四億五千萬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