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直播

培養獨立的小孩(4)自制力

張玲霞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據分析,目前社會的中壯年,約在民國45~53年〈西元1934~1942〉出生的一群,被稱為M世代,屬於戰後的嬰兒潮人群。他們的生活是由貧苦轉向富庶,有著苦幹實做的精神,努力追求成功,但潛意識中卻有很高的危機意識與自我意識,擔心再度貧窮,卻只關心自我的物質享受,而不具人類智慧的內省力量和啟發作用。

民國54~69〈西元1943~1958〉年出生的一群,被稱為X世代,生長在經濟快速成長的時代,工作很有衝勁,講求速效,要求立即的報酬。他們不期待短期得不到的快樂,即時享樂的心態,讓他們的消費力量驚人。

民國69年以後出生的一群,號稱「新新人類」,被稱為Y世代、網路世代,生長在資訊飛快成長的時代,講求極速、極端、打破傳統,喜歡創意、DIY(自己動手做)、不受約束,有點怪又有些壞的點子,深受他們青睞,網路資訊與網路商店成形,讓他們這種講求自由的主張更得到發揮。

時代不停的演進,造成的價值官觀念也不相同,每個世代也正快速的被交替、取代。

現在我們經濟命脈上的菁英份子,是一群民國66年〈西元1955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被稱為N世代,他們處在跨越X世代末與Y世代的期間,生活的自主性強,有很大的包容性與深入探究的精神,對企業的利益很重視。他們有不怕嚐試的勇氣,所買的東西講究用途,不會被店員牽著鼻子走。

N世代的許多觀念與做法,兼具X與Y世代的特色,然而也有做事魯莽、不顧後果,對錢的看法普遍太過功利的缺點。過去老一輩人所強調的「道德良知」,完全被漠視,他們關心的是能快速的擁有大量的金錢與物品,凡事以金錢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買東西要買最貴的、非名牌不穿等),重利輕義(只向「錢」看,重「利益」不重「情義」)。

很多人誤以為學習理財就是學會生錢之道,就是投資賺錢。事實上,理財的真正意義是較寬大的,包括善用錢財、善於管理家庭經濟,使生活品質提高。如果孩子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不知道用錢與賺錢的道理;又只專注在讀書取得高分,普遍缺乏經濟觀念,當然就容易有花錢如流水,重複購買性質相同的玩具;玩過、用過的東西也不曾愛惜,壞了就丟,再買新的;用錢不眨眼等濫用金錢的壞習慣了。

目前國中小、學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環境,可以提供給孩子有關金錢觀、錢的價值與管理錢財的理財教材十分微少,孩子所建立的理財觀念,幾乎百分之九十承襲自父母(或近親)。如果他們的理財觀念與做法有偏差,孩子承襲的機率就會加大,自然很難有正確的理財觀念。

這些缺乏理財觀念的孩子,一旦進入學校與社會複雜的群體染缸裡,金錢往往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所在,孩子不了解金錢真正價值,也不明白該如何用錢,禁不起誘惑而掉入犯罪深淵,以致一生都無法自拔的人不少。

加上社會上益形方便的信用卡、現金卡的出現,又促使孩子大把的刷卡購物沒有節制,等到被蒙在鼓裡的父母察覺了,這才發現已經債台高築,沒辦法搶救了。

整體來說,新世代孩子的自制力普遍都不夠,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他們多數無法延遲享樂,不明白「為什麼要等待」,也不認同等待的好處,常常忍不住要出去玩、忍不住要看電視、忍不住要上網玩電玩、忍不住要買東西、忍不住要大吃大喝等。

一味的忍不住,當然就是亂花錢、亂刷卡的肇因。加上社會富足後,各種產品充斥,行銷的廣告、花招百出,自制力差的孩子,每每被這些物品行銷手法所迷惑,購買下不必要的東西。

現在信用卡申請容易、購物便利(不必出門,只要在電腦上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方便在網路購物)、網路拍賣站多、電視郵購頻道等,可以非常迅速的購買到想要的東西,更助長了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常常就在孩子禁不住誘惑的瞬間,就讓父母扛下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卡債。

此外,還有許多造成孩子忍不住花錢的原因。包括:

f?來自同儕的壓力自尊心相互比較;
f?父母奢華,孩子有樣學樣;
f?父母忙碌無暇照顧,選用金錢補償親情;
f?名牌的誘惑;
f?遊戲卡升級、收集;

f?有的是本身的生活窮困,夢想解脫,於是故意裝濶,以掩飾自己的貧窮,或成天想賺大錢,唯利是圖,不腳踏實地的學習等。

家庭經濟富裕的家庭,父母往往罵幾句責備的話,最後還是替孩子償還,影響層次不大。但對於經濟普通或緊迫的家庭而言,家裡莫名其妙的多了一筆債務,尤其如果是還在求學階段的孩子闖的禍,債務大多是由父母扛下。已經終日為為生活辛勤勞累的父母,這時無疑又加了一層重擔,使生活品質雪上加霜。有些經濟差又已經負債的家庭,常常在利滾利之後,被迫必須賣屋、賣地,甚至被債逼得走上絕路。

這對父母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在此要呼籲父母思考下面的問題:

「如果孩子提早對錢有概念、對錢有自制力,情況是不是會好些?」
「如果從小讓孩子接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觀念,會不會澆熄孩子『隨意取財』之火呢?」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孩子有了自制力,才能禁得起外力的誘惑,能堅定心志去完成該做的工作,才能讓父母隨時準備為孩子補洞、高懸的心能夠落定。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培養獨立的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父母可以向孩子說明,起床、準備上學是自己的事,自己沒做好,就應該設法改進。
  • 孩子的臥房是他們睡覺、讀書或玩樂的主要場所,孩子如果能夠自己動手整理,養成整潔的好習慣,比較不會找不到東西,也比較不容易生病。整潔的環境,有次序的擺放,還可以把孩子處事的思考力,訓練得俐落、清楚,有益於培養好的為人處事態度。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