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5日報導】-風力發電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黃淑芳澎湖縣五日電)風力發電前景看好,離島澎湖季風強勁,是全球少有絕佳風場。但風力發電穩定度不足,為維持系統穩定,經濟部規劃在台灣本島與澎湖之間建造長約60公里的海底電纜,現已進入環評程序,最快2012年11月完工;一旦海底電纜完成,澎湖風電就可大規模開發,還可以輸回台灣使用。
根據德國政府大氣保護委員會評估,年平均風速達每秒4公尺以上地區,即具有開發風力發電潛力。澎湖地區年平均風速每秒達8公尺以上,是全球少有優質風場,也是台灣地區最優良的風能場址。
台電公司1990年底在澎湖七美離島完成200瓩先導型風力機組示範運轉,2000年5月在澎湖中屯動工興建4部600瓩風力機組,2001年完工商轉,2004年再擴建4部機組,2005年4月商轉。
目前澎湖中屯共有8部風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合計4800瓩;截至今年6月底,8部風機累計發電量逾7606萬度。去年全年發電約1812萬度,年容量因素達40%以上,效益比一般可開發(風電)場址平均23%高得多。
除了中屯以外,台電規劃在澎湖湖西設置6部850瓩風力機組,去年10月開工,預定2008年年中加入商轉。
在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全球急尋替代能源之際,台灣不能錯失澎湖風力寶藏,有必要進一步開發。澎湖風電比率若能提高,就可節省昂貴的柴油發電,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在提升風電比率之前,必須先建立穩定的備援系統,否則一旦風力不穩,澎湖電力系統可能失衡,恐會全部當機。
備援電源從哪來?台電規劃從台灣本島的雲林口湖建造一條海底電纜通往澎湖,海底電纜長約58.8公里,加計兩端陸上電纜,合計總長度為66.3公里;初步估計工程費用約為新台幣146.8億元,現已進入環評程序,若能在今年年底通過環評,整項工程估計可在2012年11月完工。
目前台電還在積極與澎湖當地居民溝通,希望及早就施工細節達成共識。一旦海底電纜完工後,台灣與澎湖兩地電力即可互補。
台電估計,未來澎湖陸域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可再開發9萬3000瓩,離岸的海上風電也有12萬瓩開發潛力,海底電纜啟用後,冬季可把澎湖的風力發電傳回台灣,減少火力發電廠發電量;夏季遇到澎湖旅遊季用電尖峰,則可由台灣供電給澎湖,提升澎湖供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