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採訪報導)王先生從年輕時就有慢性下背痛的情形,尤其是在半夜睡覺及早晨起床時最為嚴重,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脊椎很僵硬,但做完早操後又覺得輕鬆許多,看了幾次骨科醫師,吃消炎止痛藥就好一點,沒吃又痛起來,無法斷根。
幾年後王先生發現自己越來越駝背,脖子漸漸無法轉動,行動有如機器人般僵硬,最後駝背到只能看著地上走路,只好到骨科接受脊椎矯正手術,讓駝背角度改善些,但術後背痛的症狀依舊存在。
成大醫院內科部林理信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簡稱AS〉,好發於20至40歲之男性成年人。主要症狀為發炎性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其特徵是骨盆X光有兩側薦腸骨關節炎。
發炎性下背痛與一般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疼痛是「不動反而痛,愈動愈不痛」。此疾病好發於男性,且通常男性的症狀較為嚴重。慢性下背痛常常是家族性的,若家族中已經有人發病就必須要提高警覺。
林理信指出,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非常重要,脊椎運動對減輕疼痛,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增進生活品質皆有幫助。他表示,運動種類不限,原則上只要能活動脊椎關節的運動皆可,如柔軟體操、游泳、跳舞、仰臥起坐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少數不動脊椎的運動〈如自行車〉及劇烈碰撞的運動〈如拳擊〉則應避免。
維持正確的姿勢也很重要,應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如:長時間打電腦、看電視;病人應多做伸展運動及伸張脊椎的運動,以預防脊椎的變形。
睡眠品質常是病患主要的問題,林理信建議病人,睡姿宜平躺或趴睡,枕頭宜低,床板宜硬,鋪約5公分厚的軟墊,不宜睡太軟的彈簧床。
目前成大醫院使用多年的治療藥物「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其治療效果出色但藥價非常昂貴,然而,健保只給付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必須自費。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