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再現書畫古韻──趙孟頫

黃容;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趙孟頫(1254至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鷗波,湖州(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出身宋室官宦書香之家,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洋溢。

宋朝亡國後,趙孟頫在元朝當官,歷任集賢學士、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卒贈魏國公,謚文敏。趙孟頫在元代深受寵遇,有所謂「官居一品,名滿天下」之譽,尤其是仁宗十分敬重他的才華,將他比作李白、蘇軾。

趙孟頫可以說是各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全才,書、畫、詩、文,甚至音樂、佛學、篆刻樣樣精通,其對後世的影響以書、畫最為深遠。

書法方面,趙孟頫提倡復古之風,以二王為楷模,並以上追晉人書法為己任。楷書學王獻之《洛神賦》,草書學王羲之《十七帖》,他對《蘭亭》下的功夫更深,曾十三次在獨孤長老本提跋,十六次在靜心本上提跋。可以說趙孟頫終其一生,都力求透過自身的影響力,將正統的晉人書風徹底發揚。

趙書以楷、行書成就最高,清新雋永,遒媚秀麗,是其特色。他被譽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趙孟頫的書法不僅有元一代名滿天下,明代書家文徵明、祝枝山早期也都深受其影響。

留傳下來的作品行書如《蘭亭序》、《洛神賦》、《赤壁賦》,行楷書如《三門記》、《仇鍔墓碑銘稿》,還有書寫經文的小字楷書如《靈飛經》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代表性的作品。

趙孟頫學書之精勤,歷代少有人能及,據說他可以「日書萬字」,但是有些人批評他「精工之內,時有俗筆」,原因是作字太嫺熟,常有書寫過快的情形。另外的批評是趙字在秀麗之外,時有俗媚之虞。

在繪畫藝上,趙孟頫影響深遠,是元代畫壇的領袖人物。從題材上說,山水、人物、竹石、花鳥、鞍馬畫都擅長。在筆墨技法上,兼善工筆、寫意、水墨也都十分精彩。

趙孟頫的繪畫淵源主要來自晉唐和北宋。人物畫有歷史故事、佛像等,工筆多保持唐人風範,法度嚴謹,風格古樸。山水畫出自董源、巨然和李成、郭熙兩大體系,山水畫,著重表現文人隱逸的生活情趣。他還把書法用筆融入繪畫之中,創造了枯筆淡墨、淺絳設色的方法,為元代文人水墨山水畫的發展開啟了先路。黃公望、倪瓚、王蒙、曹知白、朱德潤等人的山石用筆都與趙孟頫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趙孟頫強調書畫同源,因此在繪畫理論上,他也提倡復古,主張「畫貴有古意」,崇法唐人,反對南宋「院體」中柔媚纖巧的畫風。趙孟頫畫作如《人騎圖》、《秋郊飲馬圖》、《鵲華秋色圖》、《山村圖》《重江疊嶂圖》等都是傳世的精湛之作。

如前所述,趙孟頫博學多才,除書畫之外,他還精通古文詩詞,通音律。著有《尚書注》、《琴原》、《樂原》各 1篇。詩文著作有《松雪齋文集》傳世。

趙孟頫的書畫藝術不僅名震當代,在他的薰陶下,趙氏一家均善繪畫,其中以他的妻子管道升和次子趙雍藝術成就最高。管道升,字仲姬,擅長梅、蘭、竹,也精通書法,傳說她臨趙字非常神似,連趙孟頫本人都分辯不出來。趙雍繼承家學,山水、人物、鞍馬、蘭竹,各種題材兼備,尤以人、馬最為擅長;其畫法工整細秀,風格古雅。@*(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為官清廉,一生銳意改革積弱成習的朝政,雖然因為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從而功敗垂成,但他憂國憂民、不計個人毀譽的精神,仍為後世所推崇。

  •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人。他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將軍,「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
  •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因,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散文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從孫策手下一名小兵,當到吳國大都督;從一介武夫,成為文武雙全的大將,是三國傳奇性的人物之一。
  • 呂蒙少時年輕時性情火爆,不讀書傳,隨著知識的增長,待人處事上有顯著的進步。以前,呂蒙每要上陳大事,常不用筆墨起草即便口占為疏。所以在領部曲事時常被江夏太守蔡遺所輕蔑,但呂蒙終無恨意。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可大有來歷,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勵學篇》中的詩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識,連皇帝為讀書代言呢!那麼,皇帝的話準不準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個風流儒雅、詩情畫意的時代,文人輩出,也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有「紅杏尚書」之稱的宋祁,因為兩首詩詞,竟然決定了他傳奇的命運!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