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體驗消費興盛的時代,能否產生消費者情緒的共鳴,是產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Apple的iPod、Starbucks的咖啡,或是本書中所提到的Wrangler吉普車、Chrysler PTCruiser休旅車……有許多不勝枚舉的例子可說明情緒對消費者的影響力。
這些產品之所以擁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關鍵並不在於該產品的功能(以最新、最完整的功能做為消費訴求)或是價格(以價格遊戲的操作刺激消費行為),而是因為這些產品表現出強烈的性格,深深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些產品具備獨特的情緒因子,讓消費者難以抗拒的產生購買欲望。
現今產品的開發,必須重視情緒的因素。然而,我們往往以為,要帶動消費者的情緒,方法就是讓產品的色彩更為強烈點,或是造型更為酷炫點。這樣的作法通常只能引發消費者感官表層的情緒反應,無法建立真正深層的情緒連結。人類的情緒反應相當複雜,想要讓消費者對產品心動與感動,產生強烈的認同,我們需要對消費者的情緒反應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書的內容正是關於如何建立產品與消費者深層情緒連結的分析。作者以精神分析師的背景,結合文化人類學、文化心理學等觀點,提出文化潛意識(cultural unconscious)的概念,一一為讀者解析在愛情、美麗、健康、家庭、飲食、奢華等生活領域上,為何美國人會對特定產品產生強烈的情緒認同,同時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分析,內容相當引人入勝。
作者主張,消費者的情緒反應並不是直接的感官反應,他們之所以會有情緒的反應,是因為產品觸動了他們敏感的情緒密碼,也就是本書所強調的文化符碼。
以健康為例,對美國人來說,健康的文化符碼是「動」(movement),健康並不是單純指身體機能的良好狀態,而是意味著「動作靈活」、「行動自如」。這樣的文化符碼解釋了為何美國人喜歡上健身房,積極想要讓自己充滿動的活力。
好的產品必須具備啟動消費者文化符碼的能力。想要開發體驗性的消費產品,業者必須先了解文化符碼。文化符碼存在於人們的潛意識層次,作者運用其已經申請專利的探究方法,從社會集體生活經驗、個人生命史、重大事件等脈絡中,將潛藏在消費者潛意識的情緒密碼一一解開。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可以享受文化解碼的樂趣。
然而,除了情緒密碼的解碼之外,本書同時暴露出台灣一項嚴肅的發展課題,那就是我們欠缺開發體驗消費產品的研發技能。長久以來,我們熟悉的是科技創新,習慣從物理、化學的實驗室中去創造新產品。可是,體驗性的消費產品往往需要的是從文化的生活中去研發新產品。這塊領域在台灣目前仍然是一亟待積極開墾的園地。
希望這本書能夠打開業者的視野,投入更多資源,延聘更多具有人文背景的專家,加速推動體驗創新的研發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