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2日報導】中國國民黨中常會5月2日提名前黨主席馬英九參選台灣2008總統,馬英九表示,他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勝選。他也將親自邀請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競選夥伴,共同為台灣打拚。
據中央社報導,國民黨下午舉行中常會,會中核備馬英九為國民黨總統提名人。馬英九在下午三時三十分左右抵達中常會,發表「台灣必須大步向前行—壯大台灣、結合亞太、佈局全球」聲明。
馬英九表示,未來他會和王金平聯繫,他和王金平很多理念都相近,會和王金平好好溝通,希望能夠達成共識,一起為國民黨奮鬥。至於馬英九是否「虛位以待」王金平?馬英九說,他已經和王金平通過電話,大家願意未來見面討論相關問題。
馬英九說,現在地方財政困窘,連薪水都發不出,難以推動地方建設,影響經濟發展。到去年底為止,各地方政府長期債務,約達六千億元,收支嚴重失衡,地方建設大受影響。
他說,中央與地方應是夥伴關係,七年以來中央集權又集錢,地方政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在台北市長任內感受至深。今天多位黨籍縣市長在座,他要提出一項政策,就是國民黨如果執政,一定重建中央與地方的夥伴關係。
馬英九表示,中央政府應將超收的稅捐,成立「地方政府財政重建基金」,幫地方政府打消債務,改善地方財政困境,促進地方建設。他並認為,不必等到2008年,中央政府應該立即去做。
他表示,這幾年中央政府稅捐超收,實際課稅收入超過了預算,為什麼不拿超收的錢,幫助地方呢?稅捐超收,地方政府難道沒貢獻嗎?2005年,中央政府稅捐超收約一千八百八十億元,去年又有一千兩百五十億元,兩年加起來超過三千億元,今年肯定也會超收。
馬英九建議參考民間債務協商機制,在年底前,從超徵的稅收中,至少提撥一千億元,作為第一年「重建基金」,協助地方政府打消債務、解決燃眉之急。2008年以後,如果國民黨執政,一定繼續提撥。
兩岸政策 農產品進口不輕易開放
馬英九表示,未來將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及「原則開放、例外管制」原則下,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他也強調,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不輕易開放。
馬英九在兩岸政策方面,主張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及「原則開放、例外管制」原則下,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
他說,民主進步黨政府也瞭解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但因為意識形態與鎖國政策,遲遲無法突破。他認為只要作好風險管理,秉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及「原則開放,例外管制」的原則,兩岸經濟管制應該鬆綁。
馬英九表示,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應控管技術,不管資金。台灣企業到中國大陸投資,目前規定不能超過淨值百分之四十,這種限制「對大陸無效,對台灣有害」。
他表示,如果國民黨執政,將合理控管技術,不會控管資金。國民黨堅持台灣企業須持續在台灣進行研發活動,發展關鍵技術、保有關鍵技術。只要這些能做到,就不要限制資金,讓企業自由到外地開疆闢土,提升台灣實力。鼓勵中國大陸台商回台上市,活絡台股,根留台灣。
馬英九主張,兩岸觀光從「單向消費」改成「雙向互惠」。在觀光方面,每年台灣有大批人到中國大陸旅遊、消費,但不准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花錢,實在說不通。
他說,要對人民有利,就要把「單向消費」,改成「雙向互惠」,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他希望每天開放三千人,每年一百萬人,四年內增加到每年三百萬人,這樣有機會創造每年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的收益。
馬英九表示,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不輕易開放。兩岸經貿並不是全部都開放,像台灣許多農產品和消費品,必須注意產業的承受能力。
他表示,貿然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大量輸入台灣,如果會衝擊台灣農業發展,就先不要開放。另外,中國大陸低價的消費品,有些也要慎重,評估對台灣不利的影響。他認為,開放不是放任,當開則開,不當開則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