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多 運動少 應酬多 休息少--小心「帝王病」纏上身
酒足飯飽之後,正在昏昏欲睡的時候,突然腳趾關節劇烈痛將起來了,像被什麼猛烈地啃咬,一下子連身子都直不起來了,痛得真想把腳剁掉。慌忙到醫院掛急診,原來是遭遇了「痛風」。
痛風這種病,以前被叫做「帝王病」,說明發病率非常低,是種少見病。但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痛風發病率可以說是與日俱增,而且病人年齡普遍偏低,以往是40歲以上的男性可能會得痛風,現在多發於二三十歲的男性。這些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平時飯局多、運動少,且多伴有肥胖。其中很多人是頭一天晚上吃了較多的海鮮等,第二天醒來就發現腳趾或其他關節劇痛難忍。
中日友好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東海主任介紹說,痛風簡單來講就是體內尿酸量過高,或尿酸排泄受阻,以致有過多尿酸鹽沉積於血液和組織中,主要以關節處為主,而引起腫痛的疾病。由於西方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帝王將相均患有痛風,故痛風又稱為「帝王病」。
痛風之「痛」——說來就來
痛風痛得很有特點,發作之前沒有什麼徵兆,一旦痛起來卻又非常厲害,可以說是關節炎症中最痛的一種。很多人半夜痛醒,感覺就像刀割一樣,只要周圍的風有輕微流動,痛得就更厲害了,如果稍微活動關節,立刻哇哇亂叫。再看痛的地方,關節明顯腫脹、充血,皮膚變紅,還發燙。此外,有的人還覺得發麻、針刺感、灼熱感、跳動感等。所以很多病人沒辦法忍受,只能靠止痛藥硬把痛感壓下去,晚上睡覺還不能蓋被子,非得把兩腳或手伸在外面,挺遭罪的。
痛從何來?這是人體內的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代謝出了問題。它的代謝產物——尿酸在體內過多地沉積,結果在關節內形成結晶,引發了炎症。痛風剛開始發病,只「侵犯」一個關節,大多是腳趾關節。後來漸漸就發展到全身關節,指、趾、腕、踝、膝關節,都不放過。
痛風雖然表現在關節,卻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痛風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影響到其他內臟器官。比較常見的是腎臟。人體每天的尿酸有2/3是由腎臟排泄的,尿酸含量增高,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此外,尿酸的結晶不僅會沉積在關節中,也會沉積在腎臟裡,形成腎結石,最終導致不可逆轉的腎功能損害,連腎功能衰竭都有可能發生呢。
痛風之「風」——來去如風
雖然痛風痛起來如山倒,但就算不治療,一般也會在數天或數周內自動消失,「來去如風」。我們說,這種症狀就是痛風的急性發作,在臨床稱為「自限性」。
痛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這絕不是說痛風能不治而愈。一次痛過之後,關節只是炎症消除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樣。但實際上,尿酸的結晶並沒有消失。幾次急性發作以後,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石」。它會破壞周圍的軟組織和骨質,造成關節的永久性畸形,給人們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極大痛苦。
所以,我們要小心痛風在一開始的時候表現為急性的關節炎發作,其實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病程可長達數十年。關鍵要抓住早期治療的時機,晚了,一些不可逆轉的破壞已經形成,連症狀的發展都會很難控制。痛風病人就算不發作,一切如正常人一樣,其實也只是間歇期,放鬆不得。因此對於痛風的治療也是一項終生性的治療。與痛風,我們要打持久戰。
痛風之「人」——工作狂
痛風病人中,老闆多,老總多。他們壓力大,工作忙,起居不規律,每天只能睡三四個鐘頭。出門都是小車,體力活動越來越少,又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這類「工作狂」一定要警惕,不要被工作牽著鼻子走。當工作威脅到你的健康時,一定要推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甚至工作,把時間還給休息,留給自己,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痛風之「防」——控制飲食
控制飲食是治療痛風的基本措施,也可以說是根本性措施。控制飲食做起來既簡單易行,又沒有任何副作用,可是很多人就是難以做到。難就難在必須隨時抵抗「香甜可口」的誘惑,堅持到底。這就需要大家清楚地認識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腦子裡繃緊這根「弦」,千萬不能貪圖口福,斷送幸福。原則上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不喝酒,不吃動物內臟,如肝、腎、腦、心、腸等和肉類的湯,少吃海產品,並且喝充足的水分。
此外,以下幾類人要定期體檢,密切關注血尿酸濃度:60歲以上的老人;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絕經期後的女性;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原因未定的關節炎,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患者;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及雙側腎結石患者;有痛風家族史的成員;長期嗜食肉類,並有飲酒習慣的中年人。當懷疑患有痛風性關節炎時,應該進一步做骨關節X線檢查以確診。記者 劉錫潼/文 王曉瑩/圖
(來源:北京現代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