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養兔成癖的財主,專雇一個長工給他養兔,並規定:死掉一隻兔,要扣掉1/4的工錢。有一天,養兔的長工不慎將一隻兔子的腰部打成重傷,因怕財主看到,便偷偷地將這只受傷的兔子藏到了黃豆地裏,奇怪的是,他發現這隻傷兔並沒有死。
他把這件怪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吩咐他定要將此事探個究竟。長工便按照父親的吩咐,又將一隻受傷的兔子放進了黃豆地裏。他跟隨傷兔仔細觀察發現:受傷的兔子很喜歡吃一種纏在豆秸上的野生黃絲藤。不久,傷兔的傷竟漸漸痊癒了。於是,長工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子倆並由此斷定黃絲藤可以治腰傷。
後來,那長工果真使用這種黃絲藤治好了許多腰傷的病人。他想,黃絲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狀又如細絲,於是便將它取名為「兔絲子」。又由於黃絲藤–「兔絲子」是味草藥,後人便在「兔」字頭上加上草字頭,也就成了「菟絲子」,一直沿用至今。
菟絲子為旋花科一年生寄生纏繞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生用或鹽水炙用。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脾經。
【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應用】
1.用於腎虛腰痛,陽萎遺精,尿頻,帶下等證 。既能補腎陽腎陰,又有固精、縮尿、止帶之效。治腰膝酸痛,常配杜仲;治陽痿遺精,常配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如五子衍宗丸;治小便不禁,常配桑螵蛸、鹿茸、五味子等;治帶下、尿濁,常配茯苓、蓮子、芡實等,如《局方》茯菟丸。
2.用於肝腎不足,目失所養而致目昏目暗,視力減退之證 。能益腎養肝,使精血上注而明目熟地黃、枸杞子、車前子等,如駐景丸。
3.用於脾腎虛瀉。能溫腎補脾而止虛瀉 。常配人參、白術、補骨脂等同用。
4.用於肝腎不足的胎動不安 。有補肝腎,固胎元之效。常與川續斷、桑寄生、阿膠配伍應用,如壽胎丸。
此外,菟絲子還能治腎虛消渴,常與天花婁、五味子、鹿茸等配伍應用。酒浸外塗,對白癜風亦有一定療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適量。
【禁忌】陰虛火旺、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者忌用。
文章來源:六味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