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風:正在發生的中國社會轉型

華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訊】近年來,在中共媒體「中國崛起」、「和諧社會」的高調下,胡錦濤卻多次在內部會議提「亡黨」的危機,中紀委於去年底推出了「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警示片,要求縣團級以上觀看,進行「居安思危」的討論,這個不同尋常的「反調」,透露著中共內部對當前形勢的嚴峻評估。

前不久的中共「兩會」,仍然在竭力營造一個燦爛的政治舞臺,在巨大的耗資中,提案不斷翻新,問題總是無解,不過是上演一場無聊的民主戲。政治制度決定了人民的參政形式和社會結構,在中共的非法統治下,只有少數既得利益者能參與的政治,絕不可能使社會優化,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

不觸及中共獨裁政治的所謂改革的結果,使經濟壟斷,官商勾結,社會結構兩極分化,少數權勢者占有了巨大的資源,大多數人處於貧困狀態,引起了社會動盪。然而,在「反腐必然亡黨」的銅牆鐵壁前,任何體制改革的主張都是死路,中共成了中國實現社會轉型的最大障礙。

由於拒絕政治改革,越來越懸殊的貧富分化,全社會對腐敗的不滿,日漸積累的矛盾和仇恨,一波又一波的群體抗爭,使中共執政已到了火山口。高危機導致的社會矛盾一觸即發,近日來重慶市「最牛的釘子戶」事件即是一例。大陸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網路論壇前所未有的炒作,絕大部分觀點都站在釘子戶一邊,先不論釘子戶以物權法維護自己權益的想法是否天真,從輿論的一邊倒,即可見社會上壓抑已久的不滿,可見當今權勢官腐的岌岌可危。

為了維護統治,中共已罔顧國際輿論,公開屠殺請願民眾,肆無忌憚的打壓維權人士、異議份子,封殺資訊和網站媒體。「和諧」掩不住衝突,「發展」浸透了血腥。有了維權意識的人民,相信不會永遠屈從於暴力威脅,隨著謊言的揭穿和希望的破滅,奔突的地火勢將爆發。

在越來越多的流血和災難發生時,「九評」從天而降,帶著高瞻遠矚的智慧,引發的退黨潮在中共的鐵腕下蔓延起來,從上到下,從老到少,三退人數至今已超過2000萬,一股覺醒的洪流,一種自發而不可遏止的民間力量,拔起了中共邪靈的根,啟動和決定著中國社會的轉型。

這場正在發生的不動聲色、不易察覺的社會轉變,從道德覺醒開始,在政治層面和意識形態全面展開,使改革做不到,維權難以達成的夢想,通過中國人民脫離中共的自我選擇在實現。

讓人驚異的是,這讓中共土崩瓦解的民意大潮,竟是那麼平靜平和,甚至有著紳士般不疾不徐的優雅,但所具有的道義力量,比任何武器都強大,比任何運動都震撼,是中國問題的最終解決,是結束專制強權的最好選擇,是中國社會轉型的最佳方式。

沒有什麼比這更讓邪黨懼怕的了,退黨是中共解體的步伐,「中共亡黨片」正在號稱的「經濟起飛」中真實的上演。當鏟除了這個中國社會發展的生死大礙時,一個和平美好、自由富強的新中國,就在曙光中到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於社會矛盾的激化,中國人選擇脫離中共的決心日盛,在對內靠暴力維持統治已感乏力時,對外策略上的更具陰謀性和變化,靠此轉移矛盾以尋求國內危機的解方,可能成為中共窮途末路的最後手腕。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