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九日專電)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吳榮義十九日在紐約拜會那斯達克交易所,和企業策略與資料產品部門執行副總阿德娜.佛瑞德曼女士就交易所產業的快速變革及策略聯盟交換意見。
那斯達克將推出選擇權交易所,而台灣期貨交易所希望能趕上國際潮流的腳步,也正尋求與其他國家交易所策略聯盟的機會。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駐紐約代表辦事處指出,台灣期貨交易所的台指選擇權交易量高居全球第四名,具有極佳的流動性。衍生性商品的特色之一就是流動性很難建立,因此某一交易所的熱門商品很難於其他交易所複製成功。如果透過交易所之間的策略聯盟,就可以有效地分享某些成功產品的流動性。
近兩年來,交易所之間的合作計畫推陳出新。最有名的就是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 )成功地將商品掛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電子交易平台(Globex)上,使交易量於短短數月之內就出現了驚人的成長。
創立於一九七一年的那斯達克是全世界第一個採電子交易的股票市場,並於去年開始掛牌成為上市的交易所。目前已有三千兩百零六家公司掛牌上市的那斯達克是全美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一九九零年代中期,那斯達的交易量甚至超越紐約證券交易所。在一九九一年到二零零一年之間,那斯達克的交易量成長了十倍。
二零零二年以降,景氣反轉及科技股受到重創,加上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那斯達克榮景不再,營運狀況也急遽惡化。新上任的執行長勞勃.葛瑞菲爾德展開策略佈局,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交易所的合併。
去年那斯達克數度對倫敦證券交易所提出敵意併購,卻功敗垂成。不過,那斯達克並未放棄與其他交易所策略聯盟的機會,包括與北歐的 OMX交易所集團及東京證券交易所洽談合作。
在金融體系日益自由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下,交易所的經營具有顯著的經濟規模效應,所以紛紛尋求合縱連橫的機會,以擴大交易量,降低成本。
由於傳統交易所採取會員制,無形中對交易所的進步與改革造成障礙。在金融體系日益自由化與全球化的潮流下,一些交易所將會員制改為公司制成為營利機構,並在改為公司制後的一兩年內就進行公開招股,快速因應網路電子交易下跨國界與時區的競爭。
歐美地區主要的交易所幾乎都已上市。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巴西與墨西哥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也打算在今年底公開招股。
在亞洲地區,新加坡、香港與日本的大阪交易所都已經開始公開招股,而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與韓國也預定在明年要完成公開招股。此外,日本的其他三家主要期貨交易所也在今年的期貨產業協會的年會上表示將追隨東京證交易所公開招股的決定。
去年七月底接任台灣期貨交易所董事長的吳榮義指出,環顧東亞,除了金融業尚處極度保護狀態的中國外,只剩下台灣的證券與期貨交易所都還沒有上市。去年排名全球第十八大期貨暨選擇權的台灣期貨交易所必須因應快速變遷的競爭環境。
那斯達克雖然是證券交易所,與期貨選擇權交易所看似相關性不高,然而證券交易所近年來面對比期貨交易所更激烈的競爭。美國許多選擇權交易所也開始推出自己的證券交易平台,分食現貨市場。有鑒於此,那斯達克也打算在今年第三季推出自己的選擇權交易所。
那斯達克若推出選擇權交易所將是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交易所策略聯盟機會的台灣期貨交易所理想的合作對象。
吳榮義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期間即深刻體認到台灣證券交易所國際競爭力的快速流失,市值的國際排名已從一九九九年的第十四名下降到第二十一名。他表示,面對各國交易所合縱連橫的整併以利競爭,台灣期貨交易所必須急起直追,以免步上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後塵。
吳榮義訪問紐約之前在佛羅里達州參加了第三十二屆期貨產業協會的年會。他表示,台灣期貨交易所今年爭取到期貨產業協會亞洲年會的主辦權。那斯達克的佛瑞德曼女士已應其邀請將訪台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