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62)
第八章 躁動關頭
六、城市戶口
一九八四年,我母親從線材廠調到燈具廠工作。燈具廠的產品主要是檯燈、吸頂燈、壁燈等,再有就是過年掛的那種傳統的燈籠。燈具廠作為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小集體企業,當時產品質量不是太過關。我上高中時家裏用的檯燈就是母親從廠門市部買回來的,經常出現因為接觸不良而不亮的情況。在我用手去修理時,因為燈具漏電,我被電擊過好幾次。其中一次我手裡還拿著把螺絲刀,過電流時全身發麻,螺絲刀被甩出去好遠,現在想起來都還有點後怕。
我的父母一輩子沒有機會學習知識,痛感沒有知識的苦惱,因此他們對我和姐姐學習要求十分嚴格。他們總是說,自己一輩子沒辦法學文化,將來子孫們一定要擺脫無知的、被人愚弄的命運。在姐姐和我前後考上了高中之後,我母親的單位越來越不景氣,經常發不出工資。我母親也就不怎麼想上班了,索性辦了個停薪留職,全心全意留在家裏供我和姐姐讀書。
我的姐姐心理素質不太好,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但總是考試時發揮失常。一九八九年的高考,姐姐落榜了。母親在猶豫了兩個月以後,還是決定尊重我姐姐的意見,沒有讓姐姐接我父親的班,而是讓她復讀,等第二年再考。如同今日的買官賣官一樣,八十年代末的工人當中有 「買班賣班」一說,也就是假如有老工人退休,家裏沒有子女接他的班話,別人就花三四千塊錢,通過走門子冒名頂替接班。當時我父親已經快到退休年齡了,就有不少人上門想買我父親的班。但父母覺得我和姐姐將來都還不知道怎麼樣,這個接班機會還是留著做個退路的好,就拒絕了「買班」的人。
由於我姐姐出生時母親還是農村戶口,所以我姐姐也成了農村戶口。後來我和我母親分別以不同方式轉成城市戶口以後,全家只剩下我姐姐一個人是農村戶口了。那時「戶口」還是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姐姐的心理負擔很重。我母親擔心她的戶口問題解決不了,一是會影響她第二年的高考成績,二是萬一考不上大學想接我父親的班到鐵Z局的話,沒有城市戶口也是不行的。因此,我母親決心為姐姐解決戶口問題。
當時我的叔叔恰好在內蒙古呼盟當局長,在當地算是有點面子的領導幹部,因此我母親就請他幫忙解決姐姐戶口問題。當然,遷戶口、轉戶口這麼大的問題,也不是叔叔動動嘴皮子就能辦成的。必須先到河南農村把姐姐的戶口轉到呼盟,然後在呼盟辦理農轉非手續,最後從呼盟遷移到太谷縣。中間關節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也多。但母親為了姐姐,也顧不了辛苦。跑了一個多月,終於把姐姐的戶口遷移到了太谷。為了讓姐姐也成為城裡人,母親前後花掉了將近一萬元,相當於那時她十幾年的工資。
母親辦理姐姐戶口時恰好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底十二月初。那天母親在北京站轉車時車站突然戒嚴了,地上還鋪了紅地毯。母親當時心想,肯定是哪國的貴賓來了。後來我上大學以後才知道,那是朝鮮的金日成看到東歐發生天翻地覆的劇變,坐不住了,跑到中國來尋找對策的。
家裏的三萬元錢經過一九八八年的通貨膨脹和辦理姐姐戶口以後,所剩已經不多了,於是母親就琢磨著再幹點小買賣掙點錢。當時,湖南有一個生產塑料走馬燈的工廠,曾經與太谷燈具廠有過業務往來,我母親就到人家廠裡批發一些塑料走馬燈到太原市場上去賣,賺個辛苦錢。這種走馬燈人們一般只是過年時候才買,因此那時候每到過年,母親都要跑到太原去到各個商場送貨。自己也沒有貨車,經常扛著幾個大箱子擠公汽,有時候扛著箱子一走就是好幾公里。冬天太原市的溫度一般都在零下十度左右,下雪後地上總是結了很厚的冰,碰到這種天氣母親就拿繩子把箱子一拴,在地上拉著走省點勁。(待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