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無私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原文】
子絕(1)四:毋[2]意[3],毋必[4],毋固[5],毋我[6]。(《論語•子罕》)

【注釋】
(1) 絕:無之盡者。沒有。
(2) 毋:史記作「無」是也。沒有。
(3) 意:私意也。自己的想法。
(4) 必:期必也。一定要得到的結果。
(5) 固:執滯也。堅持己見。
(6) 我:私己也。自私。

【語譯】
孔子沒有的四種心:一、沒有只顧自己的想法;二、沒有一定要得到的結果;三、沒有堅持己見;四、不自私、不求一己之利。

【研析】
意、必、固、我,都是私心。讓人只求自己的利益、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管是否傷害了他人,損德造業。私心越重造業越多,這個生命便要從高層的境界不斷的往下掉。所以,對於要達到更高層人生境界的人來說,是必須要去掉它的。

張子(張載)曰:「四者有一焉,則與天地不相似。」由此可知,私心會令人離天理正道越來越遠。相反的,如果人能够去除自己的私心,凡事爲他人著想,爲大局考慮,才可同化宇宙真、善、忍的特性,跳出爲私爲己的常人境界。

【延伸思考】
(1) 自己周圍有哪些私心的例子?
(2) 如何才能找出自己的私心?有哪些方式可以去除它?

* * *
【說故事時間】

大公無私

這是發生在春秋時代的故事,有一次晋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目前缺個縣長,依您的高見,應該派誰去擔任較合適呢?」此時,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擔任最合適了。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勝任!」

平公驚奇且不解地問他:「奇怪了,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爲什麽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您只問我什麽人最能够勝任,您並沒有問我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於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解狐到任後,果然替那裡的百姓解决了不少事,大家也都感謝他、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少一個法官。依您看,誰最能勝任呢?」祁黃羊說:「我想祁午應該是能够勝任的。」這時候平公又奇怪起來了,他不解地問道:「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您推薦你的兒子,難道不怕別人說你自私嗎?」

祁黃羊說:「您只問我誰可以勝任呀,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所以我推薦了他。」平公最後還是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的確,祁午當上了法官,大公無私地替百姓解决了許多訴訟案件,因此而深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非常稱讚祁黃羊,說:「祁黃羊說的真是太好了!他推薦人的標準,完全是适才而用,不會因爲他是自己的仇人因此心存偏見而不推薦,也不會因爲祈午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而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爲人,才真的够稱得上是『大公無私』啊!」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由(1)!誨女知之乎(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第二》)
  • 子曰:“已矣乎(1)!吾未見能見其過(2),而內自訟(3)者也。” (《論語•公冶長第五》)
  • 《荀子•勸學篇》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可見「內省」的重要。以最務實的的方法,針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加以檢討反省,精益求精。透過這樣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一步一脚印地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林放(1)問禮之本(2)。子曰:“大哉(3)問!禮,與其奢(4)也,寧儉(5)。喪與其易(6)也,寧戚(7)。”(論語•八佾第三)
  • 子曰:「伯夷叔齊[1]不念舊惡[2],怨是用希[3]。」(《論語•公冶長第五》)
  • 偶然的機會裡,得知一位海外中文學校的老師,也在課堂用《小乾坤》當教材,在台灣的我們非常好奇,國外的孩子看得懂小乾坤的內涵嗎?喜歡小乾坤嗎?很高興可以和這位老師聯繫上,謝謝老師如此用心地運用這套教材,看了頗為感動。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