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一日法新電)根據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報導指出,一種附著在感冒病毒表面的蛋白質,是造成感冒在人與人之間傳染的主要關鍵,可以提供研究人員做為預防病毒擴大傳染的線索。
報告中指出,了解病毒的傳播方式,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嘗試阻止流行性感冒擴散,特別是針對目前最受世人關切,擔心可能會變種在人際間擴大傳染的禽流感病毒。
美國「國家傳染性疾病中心」和「國家疾病預防暨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二零零五年複製出一種曾在一九一八年造成全球流行性大感冒的病毒,分析附著在病毒表面的紅血球凝集素蛋白質。
這種病毒和現今流行的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排序相似,曾經在一九一八到一九二零年間,在全世界各地至少造成五千萬人死亡。
研究人員改變了一九一八年感冒病毒裡紅血球凝集素中的二種胺基酸,符合禽流感病毒中的紅血球凝集素構造,並將它注射到白鼬鼠體內,試試看這種感冒病毒能否在人體內傳播。
結果發現,這種打過預防注射的白鼬鼠雖然病得很嚴重,但不會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健康的鼬鼠。
研究結果認為,除非禽流感病毒中的血液凝集素已經侵襲到人的呼吸系統細胞中,否則不容易在人際間引發大規模的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