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專訪 新春伊始,豬年大吉。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在接受本報新年專訪時,說出他的新年新希望。展望金豬年,楊甦棣說,希望今年能有多點時間遠離台北,看看台灣各地的好山好水,更希望有機會能造訪美麗的蘭嶼與澎湖。
楊甦棣曾五度長住台灣。早在一九六○年代,還在唸中學時,他就以美軍眷屬身分在高雄度過他的第一個台灣新年。從一個美國人眼中,他看到許多台灣年節的特色。
問:您有許多次在台灣過年的經驗,當中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嗎?
楊甦棣(以下簡稱楊):小時候在台灣時,父母親和我都會被邀請到父親的台灣朋友家過新年,那時我只有十四歲,許多台灣傳統的年菜與年節所吃的食物,對當時的我來說,都充滿了異國情調。
當時一元 可買十支沖天炮
那次過年經驗,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嘗試道地的「台灣米酒」,那股又辣又嗆的滋味,叫人難忘;我也學會吃了重口味的辛辣年菜後,「千萬別想用米酒來止渴喔」,否則情況會更糟。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台灣過年時,當時一塊錢新台幣可買十支沖天炮,對當時的我來說,新台幣一塊錢可算得上是筆「鉅款」,但我和我父親總喜歡在過年時買沖天炮,跑到高雄美軍宿舍附近的公園,一口氣把它們放個精光。
除了小時候的回憶外,最難忘的台灣過年經驗,是在一九八二年。那時我是個剛被派到AIT服務的菜鳥外交官,那年,一個以前父親在台灣服務時認識的朋友,知道我又回到台灣,再度熱情邀請我到他家過節。那位朋友住在台中附近的小村莊,開了一間茶藝館,那間茶館,幾乎成了全村的「社交中心」。村莊裡也為過年舉行盛大的舞龍舞獅,徹夜不停地放煙火,都讓我印象深刻。
開心拜年 感受到台灣經驗
但真正讓我深刻體會到的,是台灣傳統社會裡那股濃濃的淳樸人情味,村裡的每一個人,新年見面時都真誠地互道恭喜,開心地向對方拜年問候。我想,這樣的「台灣經驗」,讓我體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真實台灣。
問:既然農曆新年有這麼多愉快的回憶,離開台灣後您也會慶祝農曆新年嗎?
楊:是啊,就算離開了台灣,我在莫斯科或吉爾吉斯服務時,也常和當地華人朋友或其他曾在台灣或中國工作過的美國朋友,一起歡慶農曆新年,回憶一下年節的歡愉。在這些地方過農曆新年,我們總儘可能地找些當地的中國菜來吃,然後也一定要大放鞭炮與煙火慶祝。
問:今年的年假您有什麼特別的計畫嗎?家人會不會飛到台灣來團圓?您也會發紅包給小孩嗎?
回味童年 將帶兒子去金山
楊:我希望利用新年假期多花點時間陪孩子,還打算利用學校放寒假的機會,帶小兒子到北海岸、貢寮核四廠一帶的海邊玩。我記得,一九六○年代我還是中學生時,曾在金山的海邊參加過童子軍夏令營,也希望我的孩子看看我當年露營的地方;不過,今年只有跟我們一起在台灣的小兒子可以拿紅包了,其他兩個子女,因為正在讀大學,都會留在美國。
問:今年是「豬年」,請問您的家族中有人是屬豬的嗎?
楊:其實我們家沒有屬「豬」的。我們家有屬馬、有兔子、還有屬龍與屬蛇的,就是沒有豬。小兒子派屈克是屬羊的,我總愛開玩笑說,我的小兒子不只是一隻羊,還是雙份的羊(double ram)因為他不只是出生在羊年,我們家族的中文姓氏,也是「楊」,與山羊的羊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是雙份的羊(楊)。
問:您覺得現在台灣的過年氣氛,跟六○年代有什麼轉變?
楊:這個問題要等到今年過完年後再回答,我會想要觀察一下,家庭價值是否仍是台灣年節慶典當中的重要核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