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搭起攝影棚、架上麥克風,龍頭學府台灣大學將變身成為電視氣象主播培訓班了! 台大新研所氣象主播攝影棚,提供學生播報台經驗。(記者方賓照攝 )
新研所所長彭文正(左 )希望讓氣象預報有更多創新與多元性。(記者方賓照攝 )
首開辦氣象新聞傳播學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搭起攝影棚、架上麥克風,龍頭學府台灣大學將變身成為電視氣象主播培訓班了!
為提升國內氣象播報專業度,同時擁有罕見的大氣系及新聞研究所師資的台灣大學,下學期將開辦國內第一個「氣象新聞傳播學」實務課程,不僅首開國內大學紀錄,甚至號稱是「亞洲第一」。
聘任立渝等名主播授課
台大新研所所長彭文正表示,過去電視台氣象播報員通常被視為新聞主播跳板,大多選擇具亮麗外表的記者,著重服裝引人、口齒清晰,卻欠缺專業氣象知識,不僅不具說服力,更常常造成錯誤,輕者被引為笑談、重者可能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也使得專業的氣象主播炙手可熱,年薪直逼千萬卻還是可遇不可求。
國內除中央大學及文化大學有大氣系外,台大大氣系也是國內極少數具有氣象學學術資源的學術單位,因而參考美國有大學專門培訓專業氣象主播的作法,與新研所合作開辦「氣象新聞傳播學」,涵括氣象學、播報技巧及新聞後製能力等三類課程,除有大氣所及新聞教授教導專業學術,甚至聘請前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任立渝等實務界人士授課,力求學術與實務兼顧。
這項課程利用台大最新投資擴建的多媒體中心、數位攝影棚,學生將全部在攝影棚上課,上課第一天就要錄製播報錄影帶,目標在十八週課程後,所有學生就能蛻變成專業的氣象主播,要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結合數位科技,將捉摸不定的天氣和深奧難懂的天氣圖,說得讓老嫗童子都能理解。
藉著台大大氣系的氣象學術優勢,台大甚至計畫架設網路「氣象播報站」,由權威專業的大氣教授學者來解析氣象資訊,讓民眾上網可以看到另一種氣象預報;彭文正笑言:「台大不是要向氣象局挑戰」,而是要讓民眾分享台大的學術資源與智慧,也讓氣象預報有更多創新性與多
元性。
一班招24人 爆滿須抽籤
由於氣象新聞傳播學只預定招收一班二十四人,大學部及碩士生選課人數早已爆滿,必須抽籤決定;台大新研所計畫下學年將陸續開辦環保新聞、政治新聞、財經金融新聞等專業實務班,甚至計畫跨國與日本東京大學開辦國內第一個跨國的「新聞雙學位」課程。
主播經驗談/看老天臉色 氣象預報糗事多
〔記者林南谷、陳慧貞/台北報導〕「天氣」就像「人心」一樣變幻莫測,氣象預報「不準」似乎已成為民眾的刻板印象。台大開出國內第一個氣象主播培訓課程,各台氣象主播樂觀其成。
氣象主播 成新聞主播跳板
民視氣象主播林嘉愷便說,氣象預報是盡可能準確提供資訊,而訓練專業人才是「氣象人」長久以來的願望,更是當務之急。
許多新聞台多是新進記者擔任氣象主播,日後再轉任新聞主播,如TVBS-N主播張珮珊、華視主播王薇等,前三立氣象主播賴佳琳更因外型甜美目前朝演藝圈發展。而體育專家傅達仁、資深主播盛竹如等,早年也都播過氣象新聞而聲名大噪。
建議後輩 累積經驗免出糗
學校理論與實務經驗畢竟有差距,林嘉愷也常建議有志於當氣象主播的「學弟」們不要急,多累積經驗就能避免出糗。
他說,氣象預報員當了九年,剛站上氣象主播台時,第一天就發生麥克風沒聲音的糗事,第二天,講到一半麥克風掉了,他還講得口沫橫飛,壓根兒沒發現又是「無聲預報」。
預報下雪 攤販一堆不見雪
台灣氣象預報出了名的不準,有一回氣象主播預報陽明山飄瑞雪,造成陽明山深夜大塞車,攤販也出現了,結果根本沒下雪。還有氣象局已發布低溫特報,電視台打出的跑馬卻是兩天後溫度才下降。地震新聞更是烏龍百出,最典型是地震規模五、震度五級,卻被報成地震「規模五級」,完全風馬牛不相干。
林嘉愷說,錯誤難免,加上氣象局預報與新聞播報時間相差兩小時,中間變化大,但有些主播無「氣象播報證照」,無法更改預報,也偶有天氣不準的情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