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 抗清英雄袁崇煥

文/陳靖姑   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0日訊】袁崇煥,廣東東莞縣人(一說廣西藤縣人)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35歲中進士,官授福建邵武知縣。

袁崇煥為官清廉閑暇,潛心研讀兵事,常與人評論兵法戰例,一些遼東校卒退伍日歸縣,親自拜訪虛心討教遼東山川地理,風士人情,敵我態勢,對遼東戰事瞭如指掌。

以守為戰 鞏固遼東

萬曆登基,國勢頽敗上下糜爛,朝中官員結黨營私,黨爭不斷,居長白山建州女真漸強,攻明進犯遼東,明軍戰敗,萬曆四十七年在薩爾滸以少勝多,殲明楊鎬征討大軍,遼軍失陷,後金還有進犯遼西,京師之勢,明廷為應付遼事糧餉,在袁崇煥就任知縣前一年向全國緊急加徵五百二十萬白銀的「遼餉」相當於全國總賦稅三分之一以上,百姓又遭橫徵暴之苦。

偶然機會袁崇煥任兵部六品主事,於是専研歷任主遼大臣戰守方略:他以為遼東經略熊廷弼的,「以守為戰,堅守漸逼」積極防禦的戰略,抑自後金進犯,使遼東轉危為安。

退守山海關 且戰且守

然而朝中多異見,後任者不習兵事,遂使後金進逼遼西,明軍退守山海關。袁崇煥隻身前往山海關巡視,自命請纓鎮守邊關他力主必守寧遼(河北興城)一山海關屏障,錦州後方,將鎮守關外的戰略發展成為「用遼人守遼土,且戰且守,且築且屯」以遼土養遼戰的戰略經過三年,殘破的關內外四百里土地上,構成了以錦州、寧州為重點的關外防線,袁崇煥在此屯田,百姓安居,商旅發達,天啟三年(1623)父喪也沒回家奔喪。

新任經略高第,自毁遼東防線,一錦州到塔山軍隊撤至關內,袁崇煥死守寧遠努爾哈赤退回瀋陽,悒悒不歡,同年患身亡,此為寧遠大捷,後金新國主皇太極侵朝鮮勝利後進犯遼東,袁拒敵又有錦寧大捷。可惜因魏忠賢去職。

奸臣陷害 含冤而死

崇禎皇帝登基誅殺魏忠賢,袁崇煥上書:「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此等人以權制約於臣, 以意見亂臣謀」, 崇禎皇帝感動以尚方劍授袁崇煥, 可惜二年後誤中皇太極反間計:宮廷風聞朝中有人纂位,京師突遭兵端,是袁崇煥為實現議和,勾通後金,擁兵縱敵直逼京師,想逼皇上簽訂城下約盟,崇禎皇帝親自下令處死袁崇煥。

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凌遲過程中未發出一聲「但求速死」,正氣凜然,袁已死時,圍觀百姓仍不散去,欲買袁肉食之,用銀一錢買手指頭大小的肉一塊,百姓一邊生食人肉大駡他是賣國賊,當時袁崇煥46歲(1630),距滿清入關(1644)只有14年。

袁崇煥的冤曲直到滿清入關修簒清太宗實錄與編修明史中,將皇太極反間計公佈於世,袁崇煥的沈冤才得以昭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田單是春秋時齊國人,他原是臨淄一名市掾(官名)的小人物,後來臨危受命,以一連串的謀略,使齊國從亡國中恢復了過來,所以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傳奇的人物。
  • 樂毅是春秋時燕國的大臣,他曾經率領大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逃到趙國避難。
  • 王導是東晉時的丞相,他因曾與琅琊王司馬睿交往甚密,所以東晉渡江後,積極協助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朝。
  • 蒙恬是秦朝的武將,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年輕時曾經獨自帶領一支分遣隊攻克楚國;被起用為將軍後,又率兵大敗齊軍。
  • 他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是自古以來孩童們學唐詩時常背誦的一首好詩。
  • 春秋時,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此次戰役中魯莊公任用曹劌指揮作戰,從而使他由原本的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出人意外地打敗強盛的齊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