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文學館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一日電)當年因美麗島事件入獄七年,考試院長姚嘉文在獄中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台灣七色記」相關文物,已運抵文建會國家台灣文學館永久收藏;文學館館長吳麗珠指出,這部「歷史大河小說」印刷成書三百萬字,粗估相關手稿將近千萬字,對於文學創作過程和文藝心理研究具有高度價值。
姚嘉文表示,這套小說的歷史背景力圖呈現「台灣是中原河洛人大批移民的終點站,是世界海陸勢力的輻輳點,古來歷史多采多姿,今後形勢有色有澤」的特色。代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意象的大河小說「台灣七色記」,約千萬字數的手稿,歷經多次洽商,身為作者的考試院院長姚嘉文終於決定捐贈,並於日前將「台灣七色記」相關文物運抵國家台灣文學館,讓這份手稿典藏於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
姚嘉文於一九八○年十二月,因美麗島事件而繫獄七年,獄中創作長篇歷史小說巨著「台灣七色記」;這套長達三百萬字的小說,計分七部十四冊,外加「前記」共十五冊。
小說從西元三百八十三年寫起,寫到一九八四年,時間縱深長達一千六百年,七部小說書名各有不同顏色:「白版戶」、「黑水溝」、「洪豆劫」、「黃虎印」、「藍海夢」、「青山路」、「紫帽寺」,依時代順序串連成台灣人的歷史故事。
姚嘉文當年以文學創作度過獄中時光。他借遍了獄中圖書資源,並由家人不斷送入相關參考資料,同時也學會古代紀年法,以正確標繫小說時空背景。
吳麗珠指出,「台灣七色記」相關手稿相當完整,包括創作前的各種筆記本六十一冊,初稿二十二冊,改正稿三冊,謄稿三十八冊,這些資料對台灣歷史文學研究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