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聰夫婦骨灰將回故鄉廣州
【大紀元12月4日訊】【大紀元費城訊】2007年是前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小提琴家馬思聰先生誕辰95周年、逝世20周年。應馬思聰先生家屬的請求﹐經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批示,且在廣州市文化局及中央音樂學院、馬思聰研究會等的共同努力下﹐馬思聰及夫人王慕理的骨灰得以在今年12月《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活動期間移回故鄉廣州。同時,還將在廣州和北京兩地分別舉辦《馬思聰全集》首發式、銅像揭幕剪彩﹑及紀念音樂會等。
馬思聰于1967年起在美國費城地區居住了近二十年,1987年病逝后骨灰也安葬于此。根据日程安排,將訂于12月9日(周日)下午2時在費城華盛頓公墓舉行簡單的起陵儀式﹐馬院長生前友好等將與會並為骨灰送行。次日,馬思聰先生及夫人的骨灰將由親友護送回廣州。
活動時間:
2007年12月9日(周日)下午兩點,歷時約一個小時。
地點:
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
80 Stenton Avenue
Plymouth Meeting, PA 19462
聯系人 :
于光:267-909.1839(手机)
汪鎮美:215-930.0429(電話)
蕭 燕:484-319.6597(手機)
汪鎮平:610-659.0078(手机)
610-431.0707(電話)
(供稿﹕李彥輝)
背景資料﹕
馬思聰(1912-1987)﹕中國作曲家、小提琴家﹐廣東海丰人。兩次赴法國主修小提琴和學習作曲。1932年﹐創辦私立廣州音樂學院并任院長。抗日戰爭爆發后﹐曾任云南中山大學教授、重慶中華交響樂團指揮。1946年﹐應邀任台灣交響樂團客席指揮,演出所作《第一交響曲》。后在滬、穗、港等地從事音樂活動。作品有《第一小提琴与鋼琴奏鳴曲》、《綏遠組曲》、包括《史詩》、《思鄉曲》、《塞外舞曲》、《祖國》、《春天》、《第二交響曲》、管弦樂《山林之歌》、《晚霞》、歌劇《熱碧亞》、管弦樂《阿美組曲》等。在文革中,受到中共非人的凌辱,在無處藏身的情況下,于1967年1月攜家眷逃离中國大陸經香港逃到美國,以抗議暴政的罪惡﹑維護人格的尊嚴。1967年﹐僑居美國費城﹐1987年5月20日在費城辭世,享年76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