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腹瀉的時候要注意哪些飲食問題?

人氣: 10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31日訊】定義:

是指排便次數增加,而且糞便稀散不成形,甚至呈水湯狀的現象。

臨床表現:

排便次數增加、糞便稀散,可能伴有下腹部絞痛,裡急後重(剛瀉好後又想排便但又排不出多少大便)或發燒,全身無力虛弱。程度厲害者,可能有口乾舌燥、頭暈,甚至意識改變等脫水現象。

造成原因:

腹瀉的原因很多樣,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及醫源性。生理性包括焦慮、消化不良(包括胃切除術後乳糖不耐及奶粉沖泡比例不當等)及大腸急躁症。病理性則包含發炎性腸疾病(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疾病)、小腸疾病、胰臟功能不全,感染因素如急性腸胃炎(包括病毒、細菌、其它病原蟲等)、食物中毒、旅行者腹瀉,以及非感染因素如糖尿病、腎上腺功能不全、甲狀腺機能亢進、腫瘤(如大腸癌)等。此外,醫源性原因譬如:藥物引起的,如緩瀉劑使用不當,服用抗生素引起的偽膜性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等都是腹瀉原因。

結果:

大多數的腹瀉不需檢驗或治療,可經由補充水分而逐漸恢復。若需要治療時,目的在於防止脫水或電解質流失所造成的嚴重後果,而非希望快速地止瀉。

要怎麼預防才好?

1. 食物保存應適當:包括適當溫度、濕度、清楚地標示品項、移入冷藏的時機等。

2. 合宜地烹調:烹煮的溫度要正常,生吃的食物應慎選並適當洗淨,不確定鮮度的食物宜丟棄。

3. 常洗手,尤其進食前,平日避免用手觸摸口鼻。

4. 家中已有類似病患發生,若懷疑為感染因素所引起,應適當做隔離以避免傳染。幼兒生病也應留在家裡,避免上學。

5. 市售成藥的緩瀉劑不宜過度使用;其它不明藥物也常有腹瀉副作用,請與您的家庭醫師討論後才能使用。文/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