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直播官网-开云体育直播开户-开云体育直播注册

【名句中的人生】溪澗豈能留得住 終歸大海作波濤

圖、文/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2162
【字號】    
   標籤: tags:

做人無論貧富尊卑,都應該在心中樹立遠大的志向。在充滿幻想的少年時代,我經常被詩仙李白詩中描繪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所吸引。每當心中鬱悶不樂之際,總想走到那騰石注澗、一瀉千里的大瀑布前面漫步散心。即使是涓涓細流匯集成的小瀑布,站在那形如細雨的水花下沈思片刻,不但可以消除心靈的疲勞,有時還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儘管曾在中國觀賞過幾處鮮為人知的小瀑布,此後還有幸遊覽了日本國的日光瀑布、大阪的箕面瀑布以及屋久島深山之中的無名大瀑布,景色不能說不美,卻因為水量太小,沒有感受到李白詩中所描繪的那種「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世界聞名的美國與加拿大交界處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才真正體會到大瀑布的魅力。在瀑布的最底端,可以觀察到長長的水絲匯集成巨大的水簾之後,挾帶著強勁的重力俯衝直下,重重地擊打在岩石上。反濺起的水花高約數丈,重新與其他的水簾匯集在一起,再次向岩石衝擊。那幅壯觀美麗的景色,真使人流連忘返﹗

「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此詩的作者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侶,據史書記載︰唐宣宗李忱曾經遁跡山林為僧,有一次他與香嚴閑禪師(當時廬山上的一位高僧)同行。香嚴閑禪師說他吟誦瀑布得到一聯詩,但後面的接不上了。宣宗表示願意續成。於是禪師說出前兩句,宣宗續出後兩句,合成了這一首氣勢磅礡、富於激情的千古名詩。這首詩描繪了雄偉壯觀而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並以此來比喻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個人絕不可滿足於現狀,而是應該志存高遠,充滿信心,不畏艱難險阻,不懈地追求,努力實現人生的目標與價值。此詩的後兩句更成為千古佳句,尤其突出地反映了久經磨礪、見過世面、能夠獨立思考的人物,往往具有超然恬淡,豁達老練,不斷地有所作為的樂觀豪邁情懷。

《孟子》中有一段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生中的艱難困苦最能錘煉出偉大的人格,此詩也同樣隱含著這樣的人生哲理。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轉石,跳珠倒濺,令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卻又不能窺見其「出處」。惟有從遠處望去,「遙看瀑布掛前川」 時,才知道它來自高聳入雲的峰頂。第二句著重表現了瀑布氣象的高遠,寓有人的凌雲壯志,又深隱著慧眼識英雄的涵義。第三句的「豈能」與末句的「終歸」 前後呼應,表現出一往無悔的信心和決心。「作波濤」三字語極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濤景象,使人聯想到做人應該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遠大志向。

玉不琢不成器,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最能磨煉人的意志和品格,也能增長人的智慧和才幹。心中具有高遠志向的人,都不會滿足於現狀,陶醉於已經取得的成績,必定要繼續努力進取,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上幹出一番大事業來,方足遂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色彩與人類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從大自然的天地山水、各種建築物,以至瓜果、花鳥,甚至細如蟲、蟻、紙、筆都脫離不了色彩。很難想像抽離了色彩的世界是個什麼樣的景象。從八卦中陰陽兩極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講求「對應」關係的民族。文學上表現的是一種「對偶」的應用:平仄的和諧;句數以偶數作結;字數講究奇數的組合。當然色彩的運用也不會是一種單色的塗抹而已。
  • 幼年時曾閱讀、背誦過許多首唐詩,後來在繁忙的生活中逐漸地忘記了。深深地刻在腦海中、至今仍能背誦的唐詩只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和白居易的那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佳篇。
  • 想像這麼一個畫面與場景:曲折蜿蜒的溪水在山谷中奔竄追逐,同時變幻莫測的急速翻滾在溪底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岩塊上,深深淺淺、激激越越的時而形成一深潭,抑或出現一淺瀨。(所謂瀨,就是指從石沙灘上急急溜瀉的流水)這流水雖然湍急,但明澈清淺,游魚歷歷可數,鷺鷥常在這兒覓食。
  • 做人應該怎樣看待人生中的名利與富貴?孔子的《論語》和西方的《聖經》中對此都有精闢的論述。《論語》中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經》中則說:「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
  • 大約十年前吧,外子有個知交,妻子突然車禍過世,我們都感同身受。這位太太能幹得很,家裡開個課後輔導班,忙進忙出,身邊總是拉拔著輕度智障的小兒子,從不放心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一步。這下子禍從天降,家中的頂樑柱倒了,朋友真是哀毀逾恆。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半年後,就和一個大陸妹結婚了!
  • 古語說:「人目不見青黃曰『盲』,耳不聞宮商曰『聾』,鼻不知香臭曰『癰』,癰、聾、盲不成人也。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崐……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由此可見,人世間的學問見識,往往也是以博讀見效,以寡讀見拙。古詩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難免有時會說錯話或做錯事。其實,有了錯誤並不可怕,只要勇於承認,堅決改正,就可以避免重犯曾經犯過的錯誤。有錯失知道悔改的人,仍不失為高尚之士。
  • 藝術的領域當中,生命不會是孤絕、抽象的,它必然是展現在情致紛披的各種生命景象當中。充滿了七情六慾的生命景象,必會落實到具體的活動層面,藉著描繪這些,才更容易得到觀賞者的共鳴與理解。而內在的情緒活動必會展現於外,轉成為具體的人間生活;生命的積極意義,總是透過不同的方式而表現為一種生活的步調與情趣。
  • 夜讀《西遊記》,非常羡慕孫悟空擁有一雙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因為生活在一個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時代,善惡真偽難辨,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智清醒的頭腦,就很容易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失去辨別真假的能力。而沒有辨別真假的智慧,就很容易被邪惡而動聽的謊言所迷惑,在大是大非面前難以決定何去何從。
  • 暮春時節,風中紛飛的桃花,點點飄落溪面,迅即被那行色匆匆的流水毫不遲疑的帶走往前奔去。秋藕一旦採摘折斷之後,是再也無法重新連接在一起了。一如我倆自此一別後想再續前緣,那是千難萬難的。想從前我與妳曾經密約在赤欄橋上,當時苦苦相候的溫馨與甜蜜情景,依稀如昨。而今卻剩下我在這鋪滿黃葉的小路上悲淒的漫步踟躕,獨自追尋往日的歡樂足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