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13日訊】《弟子規》在總敘裡講:「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這個說出了做人的關鍵。個人認為,天地萬物皆有序。人只有尊重這個秩序,才能幸福祥和。一個人的德是最重要的。其實,德行首先是利己,其次才是利人。一個人的生活境遇(錢財、生活的順逆等)是先天帶來的,是自己累世的德行積累而來的。所謂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
首孝悌在我的眼裡不只是敬愛父母,而是尊重天地間的秩序,尊重道。這包括尊敬父母,尊敬丈夫,尊敬師長,愛護子女。還有對一切一切(包括自然)的尊重。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利他自己)。所以,孝悌在我的心中是很重要的。以這一點為開始,可以進而領略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美。
什麼是孝順?孝順並非一味地遷就親長。「入則孝」一節裡除了講子女對父母的愛與尊敬,還講了父母有過失時要規勸。「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樣,才不致於陷親長於不義。推演開來,和忠臣要直言諫君是一個理。
「出則弟」一節說孩子從小要懂得禮讓。「謹」一節在說不可以隨意放縱自己的性情。要懂禮貌。
「信」一節在說要講信用,要聞過則喜,見賢思齊,看見他人犯錯時都要反省自己。「泛愛眾」和「親仁」兩節意思很明顯了。
這些看似平常簡單的道理,其實做起來是很難的。一個心胸狹窄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個對世間得失太看重的人也是做不到的。「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這是何等光明磊落、仁慈的胸懷!
倘若對於孝、悌、謹、信、博愛、親仁這些應該努力實行的本份,卻不肯力行,只在學問上研究探索,終究是捨本求末,虛幻浮華,頂多一隻會招式而無內力的花拳繡腿而已。
其實,大丈夫與淑女就做人來說,是一樣的。都要尊重生命的秩序。他們只是生於天地間,職司不同而已。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是多麼的美好!生於天地間,豈可不尊重道?豈可不做一朗朗乾坤下的自然之人?尊重道,就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其若存,吾不知 誰之子,像帝之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