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與淑女

曉拂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3日訊】《弟子規》在總敘裡講:「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這個說出了做人的關鍵。個人認為,天地萬物皆有序。人只有尊重這個秩序,才能幸福祥和。一個人的德是最重要的。其實,德行首先是利己,其次才是利人。一個人的生活境遇(錢財、生活的順逆等)是先天帶來的,是自己累世的德行積累而來的。所謂無德而不得,失德而散盡。

首孝悌在我的眼裡不只是敬愛父母,而是尊重天地間的秩序,尊重道。這包括尊敬父母,尊敬丈夫,尊敬師長,愛護子女。還有對一切一切(包括自然)的尊重。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利他自己)。所以,孝悌在我的心中是很重要的。以這一點為開始,可以進而領略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美。

什麼是孝順?孝順並非一味地遷就親長。「入則孝」一節裡除了講子女對父母的愛與尊敬,還講了父母有過失時要規勸。「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樣,才不致於陷親長於不義。推演開來,和忠臣要直言諫君是一個理。

「出則弟」一節說孩子從小要懂得禮讓。「謹」一節在說不可以隨意放縱自己的性情。要懂禮貌。

「信」一節在說要講信用,要聞過則喜,見賢思齊,看見他人犯錯時都要反省自己。「泛愛眾」和「親仁」兩節意思很明顯了。

這些看似平常簡單的道理,其實做起來是很難的。一個心胸狹窄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一個對世間得失太看重的人也是做不到的。「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這是何等光明磊落、仁慈的胸懷!

倘若對於孝、悌、謹、信、博愛、親仁這些應該努力實行的本份,卻不肯力行,只在學問上研究探索,終究是捨本求末,虛幻浮華,頂多一隻會招式而無內力的花拳繡腿而已。

其實,大丈夫與淑女就做人來說,是一樣的。都要尊重生命的秩序。他們只是生於天地間,職司不同而已。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是多麼的美好!生於天地間,豈可不尊重道?豈可不做一朗朗乾坤下的自然之人?尊重道,就可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其若存,吾不知 誰之子,像帝之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江西省上饒縣村民林上水遵照父親遺願,將父親林觀榮的遺體變成木乃伊,至今7年多不曾腐爛。據悉,林觀榮生前曾長年吃素,專注於做善事。

    據江南都市報報導, 據林上水介紹,父親林觀榮生於1925年,一直務農。上世紀60年代末,父親突然對葷食有一種厭惡感,非要吃素,這樣一來,家裏燒飯菜倒成 了難題。「當時,家裏鍋灶餐具有兩套,其中一套專門給父親用,一直用到臨終」。由於飯菜與家人不同,燒菜煮飯都不方便,人家過年時,父親卻一個人避開吃。

  • 美國神韻藝術團在多倫多的07年中國新年晚會和中秋晚會,筆者都是觀眾,在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舞劇《花木蘭》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發了長時間的思考。
  • 【大紀元1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三日電)2007ING台北國際馬拉松賽將於十六日登場,主辦單位統計有五萬兩千人報名參加。台北市交通大隊今天指出,當天上午五時三十分至下午一時,包括仁愛路、中山北路等主要交通幹道將進行彈性交通管制,此外,也將開放部分時段供機車行駛新生高架道路及忠孝西路車行地下道。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