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共秘史(11)

第六章 策動張楊華清池生變媾通日俄國民黨遭殃
螺山居士
font print 人氣: 92
【字號】    
   標籤: tags: , ,

毛共從江西敗逃二萬五千里之後,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瓦窯堡。陝北歷來是土匪大賊嘯聚之地。明末流寇李自成就是陝北米脂人。偷雞摸狗出身的張獻忠則是延安柳樹澗人。毛共的殘兵敗將和當地劉志丹的散兵游勇合起不足二萬,四散在當地的民房休整。當時陝北駐紮著張學良的東北軍。東北軍因「食邑」被毛共佔去一方,於是就和毛共發生衝突。東北軍原駐東北三省。因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寇扶植清末皇帝溥儀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張學良率領東北軍一槍不放就撤回關內。陳公博曾經同張學良談起日寇進攻灤河及長城各口的事件。張學良說:「日本鬼子真可厭。我知道他們一定要搶東北的,得不到東北是不肯住手的,所以在奉天我也不抵抗了,錦州也讓出來了。我以為他們總可以心滿意足了,不料他們今日又要打入關。」陳公博聽後一言不發,他想:「原來你在瀋陽不抵抗,出讓錦州,都是有意的,在計劃之中的。身為黨國戰將,一槍不放丟棄大片國土,國人怎能原諒!」後來發生的一九三三年長城古北口之戰,據說張學良肯動員軍隊抗日了。部將萬福麟立下遺囑,督師向灤河出發。誰知未夠半個月,萬將軍還未到達前線,前方的軍隊就敗退回來了。而且大有「戰績」。因為去時是「步兵」,回時卻變成「騎兵」了。出戰的將士騎著從老百姓那裡搶掠來的騾、驢、馬,飛奔疾跑的回師了。現在東北軍看著毛共佔去一部分地盤,便摩拳擦掌發誓要趕走共匪。

張學良和共產黨也有宿怨。

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他奉父親張作霖之命,派出大隊兵丁闖入蘇聯駐北京公使館,逮捕了一群躲在裡面避難的反政府人士,於四月二十八日處以絞刑。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就是這次被捕並遭張氏父子下令絞死的。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國民黨在南京中央黨部召開六中全會。出席大會的中央委員有一百多人。開幕式完畢,眾委員合映。攝影剛結束,突然在攝影機旁的記者群中閃出一人,掏槍朝委員們射擊。「啪,啪,啪」三聲槍響,一人立刻倒在地上連連翻滾。此人是張靜江。其實張靜江並沒有中彈。他因身患跛足殘疾,為躲避子彈而伏地打滾。中彈者是汪精衛。三顆子彈都打中他。汪慢慢倒下,滿身是血。場面大亂。兇手叫孫鳳鳴,是共產黨地下的晨光通訊社的記者。孫鳳鳴執著手槍,竭力在慌亂奔跑的人群中尋找第二個目標。這時有一人從背後把孫鳳鳴攔腰抱住,大叫道:「大家快來打他!」眾人一看,抱住兇手的人是張繼。張學良飛奔上前,右手一拳盡力打去。兇手那支冒著煙的手槍被打落地上。張學良又飛起一腳,踢中兇手小腹。張學良和張繼合力把兇手按倒在地。汪精衛的兩個衛士隨即對著兇手開了兩槍。汪精衛連中三槍,卻大難不死。張學良為摛拿兇手立了大功。刺汪案犯共四人。主謀賀坡光後來被捉拿歸案。另外兩名主犯華克之與張玉華逃到延安去了。

張學良想起這兩件事,覺得毛共和自己既有舊恨又有新仇,於是在一九三五年底派兵攻打共軍。孰料東北軍中了共軍的埋伏,損失幾千人,敗退回去了。其中一個團長萬毅被共軍俘虜。毛共意識到,東北軍人多,自己人少,是經不起打消耗戰的。毛共就在萬毅身上打主意,對萬毅說:「我們和東北軍都是自家人,切莫鷸蚌相爭讓漁人得利。應該同仇敵愾打回東北去,趕走日本佬。請萬團長回去告知張將軍,今後停止剿共。大家釋嫌修好,我們擁護張將軍做領袖,聯繫蘇聯取得外援,團結一致打日本。」毛共把萬毅及其手下的俘虜兵統統遣返,繳去的槍炮也全部送還。由於萬毅從中斡旋,張學良和毛共偷偷握手言和了。自此之後,張學良不但不打毛共,反而和毛共交朋友,做生意。毛共本來被國民政府封鎖,無糧食無衣料無藥品。這下好辦了,商人把毛共所需的糧食、衣料、藥品通過東北軍的轄區販運過來,賣給毛共。毛共缺軍械。東北軍就預先把軍械埋在指定地點。共匪一來,東北軍一哄便走。共匪取出軍械,把軍械所值的錢放在原地,也一哄而去。東北軍再上去拿錢入袋。雙方配合默契,各得其樂。張學良和他的將領吸鴉片。不愁沒貨也不愁沒錢買。毛共的人早已屈尊侍候,雙手奉上。毛共哪來這麼多的錢和鴉片?單靠蘇聯每個月撥來作活動經費的八九萬元是不夠的。原來毛共發現陝北一帶是荒涼不毛之地,人煙稀少,土地貧瘠。所產糧食遠不夠吃。於是下令匪軍大種罌粟,再製成鴉片,然後運到國民政府統治的地區去賣。得錢後再從國統區買回糧食、布匹、藥品、軍火。賀龍的一二零師與王震的三五九旅是種罌粟制鴉片的主要部隊。蘇聯駐延安記者弗拉基米洛夫與尤任曾質問毛澤東:「毛澤東同志,延安地區的農民曾因買賣鴉片受到懲辦。現在你們的軍隊和機關公開生產鴉片,你怎樣解釋?」毛澤東啞口無言。沉默良久,站在他身邊的保衛局長鄧發才回答:「以前特區只是把鹽和鹼運銷國統區。我們一掛掛大車滿載著鹽出去,帶回來的錢袋卻是癟癟的,而且僅是一個錢袋!現在我們送出去癟癟一袋鴉片,就能帶回滿滿一車的錢。我們就用這些錢向張學良的東北軍買武器,回頭再用這些武器去收拾國民黨!」毛共和張學良關係密切。毛共曾想拉攏張學良加入其組織。但因斯大林記著張作霖父子派人闖入蘇聯駐北京公使館捉人的舊仇,強烈反對。此議才罷。一九三六年四月九日,周恩來與張學良私下達成「互相聯合、逼蔣抗日」的協議。

蔣中正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四日從洛陽飛往西安,督促張學良剿共。蔣住在西安東郊臨潼華清池。華清池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一起洗澡的地方。陪蔣到西安的還有陳誠、衛立煌、蔣鼎文、陳繼承、朱紹良等高級官員。十二月九日,張學良暗中煽動西安的學生及工商民眾示威遊行,高喊「聯共抗日」的口號。張學良就利用自己製造的「民眾呼聲」去要挾蔣中正。蔣委員長拍桌子嚴斥張學良:「你就是開槍把我打死,我也仍然堅持『先剿滅共匪再回頭抗日』的方針政策!共匪根本就無抗日的誠意。他們是打著『抗日』的旗號實行殘民以逞陰謀奪國的敗類!日寇固然可恨,然其必不能亡中國。共匪不除,終是心腹大患,必致亡國滅種!」張學良要挾不成,在毛共的策動下,就串通楊虎城將軍,於十二月十二日凌晨二點派兵包圍華清池。張在派兵包圍華清池的同時,另設一席「鴻門宴」,把隨蔣至西安的幾十個軍政要員扣留。華清池槍聲一響,蔣中正從床上躍起,翻越圍牆,隻身跑上驪山。蔣越牆時,腰被摔傷。天亮後,張的士兵把蔣先生捉住,解回西安。

「西安事變」捉住蔣中正,毛共大喜。朱德說:「爽爽快快地對張學良說,殺了蔣介石再講其他。我們來個先斬後奏,殺了蔣才報告莫斯科。」毛澤東笑道:「我和你的意見並無不同,只是方法有些差異。我現在就通電張學良,暗示處置的辦法,借張學良的刀殺死他。」毛澤東就草擬電文。電文稱張學良是「全國抗日領袖」,「一舉手便旋轉乾坤」。誰知到十三日的晚上,斯大林來電嚴令毛共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不得傷害蔣中正。要實行國共合作,聯蔣抗日。當然,斯大林的這份來電是受國際輿論的壓力而作出的。蘇聯主子下強硬指示。毛共看風轉舵,由「西安事變」的策動者一變而為調解人。在宋美齡、宋子文、端納、戴笠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中正先生於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三點多鍾坐飛機回南京。毛共方面對「西安事變」由始至終的實際操作者是周恩來。周氏得到蔣先生口頭答應停止剿共之後,也請求蘇聯主子釋放蔣中正的兒子蔣經國。蔣經國在一九二五年留學蘇聯,一九二七年國共分裂後被扣作人質。「西安事變」解決後,蔣經國於一九三七年獲釋,帶著他的俄籍妻子蔣方良回國。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毛共即中共,因為該黨是毛澤東當掌櫃最久,故此名之。本書所述大多是毛共害怕世人知道而刻意隱瞞的歷史。作者自幼生長在中國大陸,目睹毛共的倒行逆施,身歷毛共的血腥統治。本書是用被毛共迫害的中國人民的血和淚寫成的。
  • 中國共產黨的開山始祖是陳獨秀。這個身高一米六三的矮子是安徽懷寧人,一八八零年生。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幕僚。一度出任安徽省教育司司長。一九一六年,陳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聘請,出任北京大學教授。他心高氣傲,做夢也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 曾經在國內遭受中共迫害目前已定居美國的江先生,近日致電全球退黨中心表示:九評共產黨一書徹底把共產黨十惡揭露出來,看過之後重新激發起了他的勇氣,江先生曾在國內時發表一些不符共產黨思想的文章,因而受到共產黨長期的迫害,如今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呼籲更多的中國人站出來為下一代子孫負起責任退垮中共,千萬不要再把共產黨這個禍害遺留給下一代的子孫,不能再讓中國人的下一代遭受共產黨的毒害。
  •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會於一九二二年七月十日在上海成都路一所房子裡召開。黨員人數是一百二十三人。正式代表是陳獨秀、李達、張國燾、蔡和森、高尚德、包惠僧、施存統等。張太雷、向警予作為非正式代表列席。毛澤東沒有參加會議。會議沒有作出什麼重大決定。是年八月初,中共在杭州西湖開了一個重要會議。
  • 中國歷經戰亂,又因為歷代統治者不關心國計民生,不注重提高農民的素質,致使貧窮農民約占農民總數的百分之七十。貧窮農民看見富裕農民擁有較多的土地,而自己很少土地或沒有土地,就產生仇富心理。素質低劣又產生了仇富心態的貧窮農民,極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煽動起來鬧事。
  • 毛澤東在江西曾發動清除AB團的鬥爭。他疑神疑鬼,懷疑自己的隊伍混進了不少國民黨特務。他把自己臆測的「內奸」叫做AB團。他指揮親信闖入轄下各個組織,拘捕大批軍政幹部,刑訊逼供加以迫害。一九三零年十二月初,毛澤東派李韶九帶領毛共第十二軍的一支部隊去富田肅反,引起共黨第二十軍及江西省委的反抗。
  •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共產黨在南昌作亂失敗。張國燾、李立三、朱德、彭湃、周士第等頭目亡亡如喪家之犬,帶著殘兵往廣東逃竄,打算從海上逃走,在梅縣又受到國民革命軍黃紹竑部的攻擊。一群烏合之眾逃向海陸豐,散落鄉村為匪為盜去了。只有一支約一千多人的隊伍被隔離在梅縣的三河壩。
  • 一九三一年三月,何應欽率二十萬國軍對共匪進行第二次圍剿,也不十分成功。原因是毛共採用「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的戰術,迂迴穿插,穿梭閃避。二十萬大軍去捕捉兩三萬流寇,就像用一張大孔眼的網去捕捉幾條小魚。魚兒鑽來鑽去,老是逮不住。
  • 張聞天是上海浦東人,一九零零年八月三十日生。一九一七年秋入讀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一九二五年六月加入中共,同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是所謂的「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之一。一九三零年回國。一九三一年二月任中共宣傳部部長,政治局委員、常委。一九三三年到江西瑞金。
  • 【大紀元11月1日訊】如果《九評》呼喚的是中國人的良知﹐那麼汪兆鈞公開信啟示的是中國人的理智。

    2004年底發表的《九評共產黨》﹐從歷史的角度﹐向中華民族揭示了共產黨的本質﹑中國走向紅色歧途的原因和後果﹑及中國人民由此所經歷的苦難的根源。《九評》呼喚著中國人的良知和良心﹐指出只有放棄邪惡的共產黨﹐中國才有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