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為了對都市原住民的關懷與照顧,嘉義市府將於12月1日至2日在親水公園舉辦一場「達發達發依、馬莎魯」盛大的聯合豐年祭,今年則以排灣族慶典方式辦理,活動當天有營火晚會及排灣族最重要的特殊活動「納貢祭」及「盪鞦韆」。市長黃敏惠與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長章水雲,於28日在記者會中,誠摯邀請所有民眾來共同體驗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嘉義市長黃敏惠與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長章水雲,向民眾招手歡迎來參加一年一度的聯合豐年祭//(記者蘇泰安攝影∕大紀元)
黃市長表示,原住民豐年祭的目的是在感謝天神給予族人的豐盛生活,嘉市面積只有60平方公里,但卻包含了布農族、阿美族、鄒族…等13族,這些原住民多半因婚姻或就學關係來嘉義市居住,各族群都有不同的祭典風俗,但豐年祭則是共通的重要祭典,嘉義市聯合豐年祭過去已舉辦過阿美族、布農族方式的祭典,今年是以排灣族慶典方式辦理。
市府指出,12月1日活動下午3時30分開始,晚間6時將安排5對原住民青年男女穿著傳統服飾走秀、7時30分至10時有營火晚會,屆時黃市長與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長章水雲共同點燃營火及主持成年禮儀式,黃市長與章理事長將分別為滿18歲的原住民青年男女配番刀、掛琉璃珠項鍊等儀式。
「達發達發依、馬莎魯」是排灣族語,意思是「辛苦了,感謝您!」。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長章水雲,在會中教大家發出準確的排灣族語音。同時與市長即興跳起排灣族豐年祭舞,現場一片歡樂。
12月2日上午9時30分展開傳統排灣族年度納貢儀式、盪鞦韆、舞團表演及美食試吃活動。章理事長解釋,納貢在傳統的部落是很重要的活動,部落族人在每年小米收成之期,繳交小米予頭目,頭目取用部分後,再分配給窮困的族人們,藉以維繫傳統部落社會結構;而盪鞦韆也只限未婚的貴族女性才能參加,如果男性盪鞦韆的話,將會無法生育。
民政局說,到了21世紀,族人大部分的貢品,由原來的小米變成其他榖物、食品、小米酒,也顯示了社會變遷中的結果,但是族人們所賴以維繫的則是祭典的精神。排灣族傳統「納貢祭」精采而豐富,歡迎於96年12月1、2日到八掌溪第五河川局前的親水公園觀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