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官网- 线上博彩全攻略 shouye
國際要聞

一代毒梟坤沙雖死 金三角毒品勾當長存

【大紀元11月2日訊】(亞洲時報 Bertil Lintner清邁撰文/晏陽譯者) 世人所知的「金三角之王」坤沙(Khun Sa)終年73歲。作為世界最知名的毒梟之一,他在緬甸以及其他國家,有著非常牢靠的保護人和關係。

坤沙在1996年向緬甸當局繳械投降,之後就在緬甸秘密情報機構保護的一所房子裏與世隔絕,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這說明緬甸執政的軍閥非常想讓他閉口。雖然他投降了,但緬甸的毒品繼續流向世界各地,這說明他所創建的販毒網絡,即使沒有了他仍完好無缺。

坤沙也許是緬甸販毒界最豐富多彩、也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早在1990年1月,紐約布魯克林區聯邦大陪審團就判定他販毒,但他仍在靠近泰緬邊界、就在泰國湄宏順(Mae Hong Son)對面的賀蒙(Homong)大本營,過著舒適的生活。筆者曾在賀蒙會見過他兩次。事實上,媒體經常所說的「這個臭名昭著的毒販」,並未受到追捕。

跟媒體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描述的不同,賀蒙並非是外界想像中的那種「叢林藏匿之地」。事實上它是個繁華的城鎮,有商品充足的商店、寬闊的市場以及路況良好的公路。超過1萬人居住在果樹叢中的木屋和混凝土房子裏。籬笆和花園受到精心修建。

這裏有幾所學校,一座佛教寺廟,一家配備有X光機和手術室的醫院。這所醫院由來自中國大陸的合格醫生經營。這裏還有錄像廳,卡拉OK,兩家旅館,一家迪斯科舞廳,甚至還有一個具有小路、板凳和中國風格亭子的公園。這裏有可撥打國際長途的兩個商業電話亭。

這兒有一座「文化博物館」,展覽當地手工藝品、歷史繪畫和照片。還有一座在建中的水力發電站,以取代向賀蒙供電的柴油發電機,但從來沒有完工。其他不同尋常的建設項目,包括一個18洞的高爾夫球場,供那些來坤沙經營的珠寶中心購買寶石的泰國、台灣、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南韓和日本商人使用。坤沙年輕時酷愛高爾夫球,在高爾夫球場上結識了好些有重要影響力的朋友。

當時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通緝犯,但事實上沒有人追捕他。他住在一所單層的混凝土房子裏,周圍是受到精心照料的花園,花園裏有蘭花、松樹和草莓。他的房子周圍自然也不乏碉堡和防空武器以及全副武裝的士兵。有一次他在接受採訪期間告訴我說,「我有一支軍隊,所以我是自由的。瞧瞧可憐的昂山素季(緬甸反對派領導人),她沒有軍隊所以受到軟禁。」

自組民兵對抗國民黨軍

坤沙1934年生於撣邦北部的一個小村落,母親是撣族人,父親是華人。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但2年後母親也去世。

他的三個同母異父的兄弟上教會學校,年幼的坤沙由他的華人祖父撫養。他祖父在撣邦北部羅伊莫(Loi Maw)山區種植鴉片。他僅有的正式教育,就是在一所佛教寺廟當小僧那幾年。有一次我採訪他時注意到,他所有信件都要讓別人念給他聽,回信則是口授,由別人記錄。

坤沙最初的戰鬥經驗,來自跟中國國民黨部隊的小規模衝突。1949年當毛澤東在中國大陸取勝時,有數千名國民黨士兵退到緬甸境內,1950年代初在羅伊莫建立新基地。他們想靠在緬甸取得的新庇護所「解放」大陸。

這支國民黨部隊的到來,在當地人中引起了恐慌,因為它向當地人徵稅、強迫他們服兵役,並鼓勵他們種植鴉片以資助他們的「秘密」軍隊。坤沙16歲時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對抗入侵者。到1960年代初,他那支小型私人軍隊甚至得到官方承認,並在名義上受緬甸軍隊節制。

仰光政府當時想出的對付國民黨部隊以及分離主義者的方法,就是組建地方民兵組織。政府的計劃是拉攏盡可能多的地方軍閥(主要是沒有政治野心的土匪和私人軍隊指揮官),支持緬甸軍隊,而政府給他們的好處是,准許他們使用政府控制的撣邦公路和城鎮走私鴉片。緬甸政府希望,地方民兵組織能依靠鴉片貿易自給自足。

這些原本應打擊叛亂的軍閥,遂利用鴉片貿易所得,加強自己的私人軍隊,在泰國和老撾的黑市上購買軍事裝備。他們中的一些,包括坤沙的軍隊,很快比緬甸軍隊自身裝備得更精良。

坤沙33歲時決定挑戰國民黨軍隊的支配地位。1967年5月,他從撣邦北部的山區出發,帶著大批士兵護送16噸鴉片,前往老撾一個叫班坤(Ban Khwan)的小村落。途中還有更多的毒販加入他的隊伍,當到達撣邦東部的景棟(Kengtung)市時,他那支由500士兵和300頭驢子組成的隊伍,綿延超過一哩。

他的護送隊跨過湄公河時,國民黨軍隊緊急出動進行攔截。雙方之間的激烈交火持續了幾天,但戰鬥結果至今外人也不清楚。當時老撾皇家軍隊總司令在附近有幾個加工海洛因的工廠,派遣老撾空軍轟炸了當時雙方交火的地方。有人說,他騙過了坤沙和國民黨軍隊,捲走了那批鴉片。其他消息來源告訴筆者說,那批鴉片早已售出,坤沙隨後在泰國進行第一批重要投資。

1969年他試圖與撣邦叛亂組織聯繫,也許是想倒戈,卻被逮捕並被監禁在曼德勒,他的部下轉入地下活動。當局給他定的罪名是試圖與叛亂分子聯繫和叛國,而不是走私毒品。因為當時政府非正式同意他從事毒品交易。

1973年4月,他的部下在叢林綁架了兩名在撣邦首府東枝(Taunggyi)工作的蘇聯醫生,緬甸政府出動一個師的兵力營救他們。但營救行動並未達到目的,直到1974年8月這兩名人質據說才被無條件釋放。非常奇怪而且非常巧合的是,坤沙不久後也出獄。後來有人披露說,在泰國北方軍司令的幫助下,雙方談判交換俘虜。

廣泛結識名人

坤沙後來潛到泰國北部清萊(Chiang Rai)省的滿星迭(Ban Hin Taek)建立了新總部。

他的所謂「撣邦統一軍」(SUA)名義上是為撣邦脫離緬甸獨立而戰,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護送鴉片走私和保護海洛因加工廠的毒品軍隊。1982年,泰國軍隊決定對他採取行動,坤沙及其軍隊被趕出滿星迭。但他們不久又建立了一個新基地,這次是在緬甸的賀蒙。

此時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通緝犯之一。美國時任駐泰國大使布朗(William Brown)稱他是「世界面臨的最壞的敵人」。儘管如此,到他那並不神秘的大本營拜訪他的名人,還是絡繹不絕。

這些拜訪者包括美國模特兒布羅克特夫人(Lady Brockett)和她的丈夫布羅克特勳爵。布羅克特勳爵曾跟英國的查理斯王子有交往。坤沙甚至送給布羅克特夫人一雙他自己設計的鑲嵌有紅寶石的鞋子。

坤沙在美國也有重要的朋友,其中包括越戰英雄格裡茲(James “Bo” Gritz)。此人大多數時間,都在尋找美國戰俘和那些在印度支那失蹤的美國人。格裡茲到賀蒙的旅行,據說得到了曾經以獨立身份競選總統的美國德州石油大亨佩羅(Ross Perot)的資助。

在泰國,坤沙的代表與該國情報機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在緬甸這邊,他的組織在東枝設有正式的貿易辦公室。

現任緬甸軍政府中二號人物貌埃將軍(Maung Aye)在擔任緬甸軍隊東部指揮官時,從未跟坤沙的軍隊交火。也許正是因為坤沙在緬甸高層中有關係,他才在1996年1月繳械投降,解散自己的私人軍隊。他隨後跟他的情婦、4名年輕的撣族女子,遷到仰光退隱。

坤沙是主動投降的,他並不是「被抓」,而他這麼做是為他自己及其家人著想。緬甸政府對給他的回報是,准許他的3個女兒和5個兒子在緬甸經商。他一個兒子現在於邊境經營賭場酒店,一個女兒則穩站於曼德勒商界。

他向政府投誠的舉動,對撣邦民族主義者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加入他的組織,是因為他們相信他是撣族虔誠的愛國者。他的2萬軍隊中有一些殘餘成員,拒絕遵守他跟政府達成的協議,轉入地下,組建了新的軍隊,繼續為撣邦獨立而戰。

緬甸的毒品貿易並未減少。如果說坤沙投降證明了什麼事情的話,那就是他所建立的毒品網絡,即使沒有所謂的「首領」也能運轉。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初,羅興漢(Lo Hsing-han)是公認的「金三角之王」。1973年他被抓後,坤沙取而代之。如今佤邦聯軍的首領魏學剛(Wei Xuegang),控制著緬甸的大部分毒品交易。

歸根結底,要是沒有緬甸和泰國等國官方的參與或默許,金三角的毒品貿易不可能那麼猖獗。坤沙死了還是沒死都不重要。金三角的毒品貿易還會照舊,只是由新的毒梟來控制。

本文作者Bertil Lintner曾是《遠東經濟評論》的記者,當前為Asia-Pacific Media Services撰稿。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