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八日專電)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在具有影響力的「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指出,美國為了與中國協調亞洲政策而疏遠台灣,但事實上,北京作為對話者是乏善可陳,「美國應認真再檢討對台灣的政策。」
夏馨在評論中指出,在與北韓的談判上,美國寄望中國協助,然而結果卻乏善可陳;北韓仍提供敘利亞核子技術,中國也被懷疑出售武器給在伊拉克對美國打代理戰爭的伊朗聖教派人士,北京也阻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制裁以血腥手段鎮壓民主示威的緬甸軍方。
她認為,華盛頓對於台灣申請加入聯合國行動的反應顯示出,美國愈來愈以零和遊戲來看待它與中國的關係:與中國關係熱絡,就必須冷淡台灣。
由於中國在安理會有否決權,沒有人期待聯合國會考慮台灣的入聯申請,然而,美國卻沒有保持緘默,讓中國扮演的壞人角色遭到檢驗;美國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在接受香港鳳凰電視台訪問時表示,美國反對入聯公投,因為這是走向獨立及改變現狀。
夏馨指出,這樣的聲明似乎顯示美國與中國在同一陣線,阻擋台灣申請入聯;這樣的態勢也讓台灣感覺已成為華府追求與北京間難以理解的合作的陪襯,並愈感不安。
她並表示,台灣的民意普遍支持申請入聯,但布什政府寧可相信這是陳水扁總統的問題。事實上,現實情況比起美國願意認知的複雜,台灣的各政治陣營已逐漸有共識,了解到美國不再把台灣的民主視為美國、台灣與中國三邊關係的必要條件。
夏馨指出,就連台灣的反對黨都提出入聯的議題,國民黨建議以「中華民國」為名申請。不同的公投議題都是要讓人民有機會表達他們加入聯合國的願望,美國卻認為它不能予以支持。
布什政府似乎相信,在明年陳水扁總統任期屆滿後,就能回復過去二十年的狀況。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上個月在馬里蘭州的演講中也提到,陳總統決定公投以「台灣」而非「中華民國」之名,在美國看來是一個要改變現狀的步驟。
夏馨質疑:維持現狀又能有什麼成效?目前美國的政策是反對台灣加入以國家為入會條件的組織。它的立場是,由於聯合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也不認為它是中國的合法代表,就定義上言,台灣不能成為聯合國一員。
但力擋台灣並不能阻止台灣民主的企圖心,卻打擊了美國作為其他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燈塔的能力。
她指出,華府指望北京對緬甸軍政府施壓,令其尊重民主言論及政治自由,同時它卻與北京同一陣線來阻擋台灣的民主發展,很明顯的是自相矛盾的。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想表達其願望,一如湧上仰光街頭的僧侶們的渴望。
夏馨指出,有關民主自由,布什在言談和作為上都曾展現他堅定的信念。就民主自決及政治上言論自由的問題而言,中國是一個本身有缺陷的對話對者,如果美國最關切的是把台灣向後拉,就不必期望中國的領導人幫助推動緬甸向前。
她認為,美國的這些政策都應該被認真的再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