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父之歡顏.寶島

文/段 威 (緬甸無國籍華裔)
font print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經十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威嚴。在我的印象中,父親是不苟言笑的。

清風繫不住流雲,流雲抓不住歲月,歲月掬不住容顏。

家父姓段,名紹元,字鳳翔,雲南騰衝縣人,現在已逾古稀之年。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年少時恰逢國共內戰,接踵而來的是中共赤化大陸,國府被迫播遷來台。滇籍國軍素對中共深惡痛絕之,因不齒其暴政,紛紛揭竿而起。

是時年輕力壯,風華鼎盛的父親,雖方「束髮」之年,卻已玉樹臨風、身材魁梧,宛如黑色浮雕的濃眉下,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眉宇之間英氣逼人。從小喜歡聽岳飛故事的父親,目睹國難當頭,烽火連年,便毅然投筆從戎,參加由深孚眾望的李彌將軍所率領的反共救國軍,後因彈盡糧絕,且失去中央政府之奧援,父親便隨該孤軍顛沛流離到充滿烏煙障氣、經常有毒蛇猛獸出沒的荒蠻之地──金三角一帶,英勇的雲南健兒在惡劣的環境下,對共軍浴血奮戰,目的就是為了「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一雪南京易幟之恥。

然而孤軍在中緬邊界的反共鏖戰,並未如預期順利,因為他們面對的是狡黠的共產黨,眾所周知共產黨乃是一「舶來黨」,蓋因其思想意識形態深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影響,專門以階級鬥爭為基礎,對付國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將原屬我國領土的江心坡,拱手讓與緬甸政府,作為鎮壓孤軍的報酬。此地區在地理上雖然無經濟地利價值,但一寸山河一寸血,乃是古聖先賢拋頭顱、灑烈血建立起來的家園,共產黨喪權辱國的行徑,由此可見一斑。

最後孤軍在中共及緬甸親共尼溫政權的夾攻下,慘遭滑鐵盧。孤軍立足金三角,韜光養晦準備反攻大陸的戰役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鮮血並沒有白流,我深信在中華民國的國旗上,將有他們不惜犧牲生命的昂然,他們的愛國風範將千古流芳,永垂丹青!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父親是反共鬥士的倖存者之一,孤苦伶仃的父親,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便旅居緬甸密支那市──那就是生我、育我、伴我走過七千多日子的「故鄉」。

英國的文學巨擘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誰會邪惡到不愛自己的國家呢?」這句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道出了個人與民族國家休戚相關的真理,也鼓舞了若干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操,身為一名炎黃子孫,難道不應該飲水思源嗎?

家父雖然身處異域,但無時不惦念著自由祖國,只要有報效國家的機會,皆傾力襄助,不遺餘力。依稀記得在我孩提時,家鄉的華人子弟都沒有學習華文的機會,父親暗忖:「鄉裡華童若長此以往,必為異族所同化矣!」遂決定興辦學校,振興中華文化,創校維艱,經過鄉人及父親的蓽路藍縷,翌年一間明敞的學校終於竣工,父親為該校取名:「興華國中」,並親任校長,華人子女才得以順利唸書,個個雀躍萬分,因此當地華人稱父親為「段恩師」。

在父親準備退休之際,我國中即將畢業,他欣聞自由祖國經濟繁榮,日臻富強,內心頗為嚮往,本擬落葉歸根的他,卻因年邁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魂縈夢繫的祖國,也只有「望洋興嘆」了!故他將指望寄託在家中瑰寶──我的身上。

有一天,父親在家問我:「威兒,你國中畢業後,還想深造嗎?」「很想!」我欣然回答。「孩子有志氣,」父親輕撫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想當年,為父由於戎馬倥傯,未曾受過更高一層的教育,這是情非得已的事,現在你有如此優渥的條件,應善加把握,我希望你今年去參加僑委會來緬甸的聯招考試,若是金榜題名,就能負笈祖國,屆時去看看那裡的容貌,再以家書告訴我。」「好的。孩兒決不辜負您的殷切期望!」望著父親飽經風霜的容顏和歴盡滄桑的雙手,我禁不住噙著淚水,意志篤定地回答。

聽完我的話,父親默然頷首,須臾,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這是我首次看到望之儼然、即之亦溫的父親莞爾一笑。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一番寒徹骨,後來我考上了台灣的高職學校「省立豐原高商」,台灣是華人社會的「祖國」,自由民主的「燈塔」,華人青年對此樂土莫不心嚮往之,把能來此求學當作光宗耀祖之事。當時來台灣讀書的人如過江之鯽,因為台灣政府對僑生有諸多照顧,基本上只要有路費,來台灣就不用擔心學費和生活費了。

父親為了讓我如願以償地回國唸書,竟將家中財物典質,湊了三十五萬緬幣(折合新台幣二萬元左右),替我買了一本假護照和一張機票,就這樣我搭上了來台灣的飛機,民國八十四年九月二日,當飛機抵達中正機場下機的那一刻,我心裡想:「這雖然是我旅途的一小步,卻是我人生轉捩點的一大步!」。然而事與願違,原以為回國讀書可以享有莫大的尊嚴,詎料,我們被當做「外國人」,在工作和醫療上淪為「弱勢族群」。

搖著歲月的風鈴,踏著陽光的節奏,在我不經意的時候,轉瞬之間十二年過去了,雖然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畢竟在知識的道路上,採得幾莖花草;在真理山中,爬上幾個高峰腰。目前的我正在環球技術學院攻讀碩士即將畢業。

邇來家母捎來家書,信中說道,「汝父中風矣,其身體每況愈下,除了半身不遂之外,視力亦有一點模糊!」我讀到此處,歸心似箭,頗欲回緬探親一趟,但卻不能成行,因為我是持變造護照回國讀書的,緬甸政府根本不承認我們的身分,於是乎我們成了亞細亞的孤兒,就像風中的落葉、水中的浮萍。

幸而此時,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劉小華女士,為我們360位無國籍華裔伸張正義,登高一呼終使政府聽見我們的吶喊,藉由法律賦予我們應享有的權益,因為依《入出國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二項,我已經符合取得身分證的條件。

儘管希望初露曙光,但是每當夜深人靜時,想到父親的病情,我就心急如焚,潸然淚下,在晶瑩的淚光中,我彷彿又看到父親那難得一見的歡顏,鼓勵著我、也安慰著孤身在外十二年的遊子。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老人家相逢!

歲次丁亥年桂月 泐於台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 看來,那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應該改成「上天言實事,下界無欺瞞」才好。沒有欺騙,人們才會真誠相待,才會友善,才會寬懷包容,社會不就平安祥和了嗎。這正是:大法傳世人心歸正,春風吹拂萬物復甦。
  • 我期待著,神州歸正道。我盼望著,江山復清明。我期望著故鄉的環境能恢復到童年時的美景,人心像古人一般純正…
  • 梅花高尚的品格更令我肅然起敬,歷經苦寒,迎霜沐雪,堅韌不拔吐露芬芳,這多麼像一群行走在山間田野,大街小巷,不懼強權暴力,拎包送福,把真相福音送達千萬家的大法弟子呀
  • 繪畫《鄉村福音》,作者:方外。(明慧網)
    一碗雞湯泡麵下肚,整個人都暖和起來了。此時暮色已經降臨,煙花在空中頻頻綻放,我看到父親推出了自行車,我知道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 好多年以後我才意識到,一段純潔無瑕的記憶,對於一個生命來說是多麼的珍貴。所以在故鄉的那段最純真、最無邪的時光也就成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也最難以忘懷的記憶。故鄉也就成了我筆墨用得最多的地方,因為那是我的靈魂與大自然最親近的地方。
  •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隱士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其實恰恰相反,他們的生活是充滿生機的。只不過是沒有了那種對名利的追求和執著,人的思想變得非常簡單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