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慧真台北一日電)司法院長今天舉行新、卸任院長交接典禮,卸任司法院長翁岳生自1999年司法改革會議召開後,即以「司法為民」理念作為改革方向,如今卸任,翁岳生說,若司法改革有所成果,應歸功於各界的支持。
七十五歲的翁岳生,1960年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1961年台灣大學法學碩士肄業,之後再赴德國海德堡大學取得法學博士。
翁岳生回台後,任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暨法律研究所教授、行政院法規委員會委員、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司法院第三、四、五、六屆大法官,在1999年二月一日、第六屆大法官任期屆滿前,翁岳生獲任司法院長,2003年再獲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續任司法院長及大法官至今。
1999年司法改革會議召開後,司法院立即展開司法組織、訴訟制度及司法行政現代化等改革,期能落實各項會議結論。
翁岳生秉持「以審判為中心,致力實現司法為民」理念,期許建立溫暖而有人性的司法,化解外界對法院是冰冷衙門形象,制度層面方面,希望將現行訴訟制度改成金字塔型訴訟制度,化解大量法院積案,陸續淘汰不適任法官,嚴格要求法官品德操守,法治教育方面則積極舉行座談會或參訪,讓使外界了解司法的角色。
最高法院院長楊仁壽任司法院秘書長期間,曾提及翁岳生在一封寫給法官的電子信中,以「子歸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語句,形容不論多麼艱難,也要讓司法改革達到一定程度,說明翁岳生對司法改革的苦心。
然而,曾與翁岳生並肩推動司法改革的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今年七月提出對八年司法改革的總檢驗時,卻以最高法院積案六千件,發回更審百分比增高,法官人事制度有嚴重缺失,司改重要組織建構法案無法得到立法院支持,以及院檢雙方雙頭馬車各自為政等觀察,直指「八年司法改革沒效果,距離理想還很遠」。
另外,除司法改革成效受批評,翁岳生在院長任內遭遇被質疑利用公帑修繕私人住宅違建、溢領名不符實的大法官退養金,以及使用特別費涉違法情形等爭議,司法院對翁岳生所涉爭議均提出澄清說明,所涉特別費案件目前則在最高檢特偵組偵辦中。
雖有對翁岳生司法改革成效不彰的批評,但也有法界人士認為,司法院推動律師轉任法官制度、公務員懲戒制度改革、法律扶助制度,以及逐步建立智慧財產法院等種種作為,對司法改革,事實上也有一定成果。
另外,在翁岳生任內,為使外界了解推動司法改革重要,司法院一改昔日被動作為,改以主動積極態度深入社會各界及校園,深耕司法改革種子,除定期與社會各界舉行座談,並邀請莘莘學子參訪法院,均有助於促進人民對司法的了解。
翁岳生出任第三屆大法官時為四十歲,如今卸任已七十五歲,被稱為「從最年輕的大法官到最老的大法官」,司法院大法官目前做成的六百三十三號解釋文中,翁岳生曾經歷五百號解釋文,長期奉獻於司法工作,翁岳生的幕僚說,翁岳生的記憶力很好,用心觀察法官,勤走各法院,熟悉對每個法院情形。
奉獻司法超過三十五年,翁岳生卻認為教書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並曾提及年少時的志願是當小學老師,在鄉下過單純簡樸的日子。面對司法改革的成果,翁岳生說,每個人的評論不同,若司法改革有成果,應歸功於各界的支持。
楊仁壽在2003年二月間、翁岳生續任院長之初,面對媒體報導司法院龍頭卡位戰時,曾以「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話語形容翁岳生當時心境,如今翁岳生卸任,這兩句詞或許更能代表他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