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昕蒙特利爾報道)如果說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像一組七巧板,多姿多彩,那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道絢麗的彩虹,五光十色,互相溶合、互為依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漫長歷史歲月中,中國文化以真誠、友善和寬容的普世價值觀包容了各具特色的多民族的傳統文化,兼收並蓄,相得益彰。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傳統樂器中,所有的「胡琴」,都來自於遊牧民族,今天它們已經成了民族樂團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名字中的「胡」字外很少有中國人把它當成泊來品。還有民族服裝「旗袍」除了「旗」字還帶有滿清的烙印,很少有人認為它不是中國傳統服裝。歷史上,各民族的文化不管來自友好交往,還是亡國之痛,最後他們都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包容萬物的胸懷所折服,心甘情願的融入這美麗彩虹中,成為又一道亮色,共同造就了和諧而絢爛的中華傳統文化。
作為加拿大的文化之都,蒙特利爾的多元文化別具一格。1760年前,蒙特利爾是法國殖民者的定居點,經過「七年戰爭」之後歸屬英國,英裔的大量湧入又為當時這座不列顛最大的北美城市注入了英國文化,使蒙特利爾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雙語城市。1801年,加拿大第一所大學,世界著名的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在蒙特利爾建成。19世紀後的移民潮又為蒙城帶來80多個國家的文化。
蒙城的人們格外喜愛文化藝術。悠久的歷史使這裡的多元文化更加純正而甘醇。如果說加拿大其它城市的多元文化如同五彩繽紛的花束,而蒙城則是一個絢爛的百花園,每一種文化都在這裡紮了根。任何民族無論大小,他們的文化都不會被蒙城忽視,有人說,在北美最長的商業街——聖凱瑟琳大街上,您可以在短短的一小時內完成80個國家的旅行。
早在19世紀,華人為了建設鐵路來到了加拿大,他們為蒙城起了一個充滿希望的中文名字——「滿地可」。 華人為加拿大的基礎建設做出的卓越貢獻被銘記在了加拿大史冊上,他們的子孫後代們也繼續在這片土地上修養生息,默默奉獻。他們的付出得到蒙城主流民眾的認同,走在蒙城街頭,不同族裔的人都會用標準的國語「你好」、「謝謝」向華人問候。
像其它在蒙特利爾歷史悠久的族裔一樣,華人在蒙特利爾也有自己的社區。蒙特利爾的中國城位於劃分西部英裔區和東部法裔區的聖勞倫大街(Saint-Laurent Boulevard)南端,緊鄰聖勞倫大街盡頭的老港,是蒙特利爾市中心。在中國城,標誌性的建築是四座牌樓、幾間復古建築,和帶著中國小歇山頂的Holiday Inn。這裡隨處可以買到中國製造的東西,也有很多中國傳統風格的商品出售。
由於中共建政後,歷次運動對中華文化的破壞以及宣傳中的刻意扭曲,讓人們接觸真正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難。隨著歲月的流逝,遠離故土的人們對中國文化的印象已經逐漸有些模糊,比如講起花木蘭,大多數華裔的居民談起的卻是迪斯尼動畫片的故事情節。中國店的售貨員也很少能講明白所賣的中國傳統風格的商品的細節。這些令人感到一種復原中國正統文化本來面貌的緊迫感。每一個在這裡生活的中國人都會希望自己的文化在這裡像其它文化那樣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1月13、14日,新唐人華人新年晚會將以其強大的陣容、中華傳統文化的精彩節目走進蒙城,熱愛藝術的蒙特利爾人可以從中體會什麼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木蘭從軍」,孝敬父母;「紅眼石獅」,善惡有報;岳母刺字,「精忠報國」;男人要「仁義禮智信」,女人講「溫良恭儉讓」。
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的引入無疑對蒙特利爾各族裔人民的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中華傳統文化將通過新唐人華人新年晚會,在蒙特利爾這個文化百花園的沃土上落地生根,長成一株永遠為蒙特利爾獻上百樣花朵的絢麗奇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