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將篇

【風雲人物】一鳴驚人的曹劌

阿哲;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月9日訊】

春秋時,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此次戰役中魯莊公任用曹劌指揮作戰,從而使他由原本的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出人意外地打敗強盛的齊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民心向背為戰之本

齊國出兵攻打魯國時,魯莊公為了鼓舞士氣,準備親自迎戰。曹劌聽到消息後,向魯莊公毛遂自薦,表示願意陪同前往前線作戰。魯莊公見他談吐不凡,就同意了。

曹劌問魯莊公憑什麼迎戰強大的齊軍,魯莊公說:“食衣住行,我不敢一人獨享,一定分給別人享用。”曹劌回答:“這種小恩小惠,老百姓感受不到,不會為此拚命作戰。”魯莊公又說:“我一向信仰神明,對於祭祀的東西,不敢任意增減。”曹劌回答:“這種小信不會得到神明的庇佑。”魯莊公說:“所有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秉公處理。”曹劌回答:“這才是真心為老百姓服務,憑這一點向心力就可迎戰敵人了。”

從曹劌與魯莊公的三問三答中,得到一個結論:人民的向心力,是迎戰敵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

長勺之戰

魯莊公和曹劌共乘一輛兵車,與齊國軍隊交戰於長勺。當魯莊公準備擊鼓進攻時,曹劌阻止說: “等一下。”等到齊軍敲過了三通鼓之後,曹劌才說:“可以擊鼓進攻了!”戰鼓一響,激起士兵們高昂的士氣,魯國軍隊勇往直前、銳不可當,從而使齊軍大敗,狼狽而逃。魯莊公要乘勝追擊時,又被曹劌阻止說:“等一下。”接著他下車仔細觀察地面上齊軍兵車留下的軌跡,又登上車瞭望齊軍撤走的情形,然後說:“可以追擊了!”魯軍於是乘勝追擊,終於獲得最後的勝利。

事後魯莊公問曹劌這麼做的原因時,曹劌說:“打仗憑著是一股勇氣,第一通鼓響時,士兵的勇氣最旺盛,第二通鼓響,士氣就會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響,應戰的勇氣就消失殆盡了。此次和齊軍作戰,他們擊了第三通鼓,我們才擊第一通鼓,正是敵人的勇氣大減,我們士氣旺盛的時候,因此我們才能打敗敵人。然而像齊國這樣的大國從表面上很難預測其虛實,我擔心他們設有埋伏,所以才會下車察看,當我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旗幟散倒一地時,就斷定他們是真的被打敗了,從而才敢放心地全力追擊。”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與魯莊公論戰到追擊敵人的整個過程中,曹劌著著有定算、步步有慎心,可見其思想清晰、考慮周全,不愧是一名慎謀能斷的將才。@*(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層樓風雨暗傷春,煙柳斜陽獨愴神;多少江湖憂樂意,漫呼青兕作詞人。」這首七言絕句,道盡了辛棄疾一生的悲歌、憂憤、抑鬱和哀樂。愛國詞人辛棄疾,是繼北宋蘇軾之後,又一豪放派大家,與蘇軾並稱「蘇辛」。
  • 羅貫中,一名羅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羅貫中外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
  • 樂毅是春秋時燕國的大臣,他曾經率領大軍擊潰強大的齊國,可是後來遭受誣陷,以致功敗垂成,逃到趙國避難。
  • 王導是東晉時的丞相,他因曾與琅琊王司馬睿交往甚密,所以東晉渡江後,積極協助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朝。
  • 蒙恬是秦朝的武將,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年輕時曾經獨自帶領一支分遣隊攻克楚國;被起用為將軍後,又率兵大敗齊軍。
  • 他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是自古以來孩童們學唐詩時常背誦的一首好詩。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