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背痛
【大紀元1月28日訊】自由時報 文/柯俊銘
據估計,約50%至80%的人一生中有過下背痛的經驗,普遍性僅次於感冒。該病症發作時,患者除感到不適外,也因活動受限,社會職業功能大受影響。
在過去,下背痛的處理多以鴉片類止痛藥、神經阻斷劑、物理治療,或外科手術等為主,但一份年初發表在「健康心理學」期刊的報告指出,心理治療似乎也很有用,不僅能紓解憂鬱情緒,改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可以減輕疼痛。
該研究由美國康乃迪克州退伍軍人管理局醫療系統中心的Robert Kerns博士主持,他也是耶魯大學的教授。他與同事蒐集1982至2003年間牽涉疼痛治療的文獻,並隨機選出22篇進行整合分析,藉以瞭解心理治療的價值如何。
過程中,為求慎重與增加資料的廣度,研究人員界定下背痛的時間須持續3個月以上,且非癌症所致,而心理治療的內容則涵蓋許多不同的技巧。另外,也以疼痛強度、疼痛造成的干擾、醫療資源運用等12項指標,做為效益評估的參考。
結果發現,不管是單獨實施心理治療或與其他療法合用,整體效果都較傳統醫療方式好,尤其個案對於疼痛的反應程度均有顯著下降,平均幅度高達30%。其中則以認知行為治療(CBT )與自我管理技術(如生物回饋、放鬆訓練 )最有效。
研究者表示,以往心理治療應用於下背痛,目標僅是讓當事人能消極適應疼痛的存在,但近來的臨床證據顯示有助於抑制疼痛。其中機轉雖仍不詳,但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也是身體構造傷害與大腦認知運作(如記憶、思考等 )交互作用而成,故心理層面的介入實不容忽視。
因此,有慢性下背痛困擾者,除服藥、復健治療外,不妨也尋求精神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克服對疼痛的恐懼,也讓病情好轉。
(本文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http://www.dajiyuan.com)